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七窍玲珑心构成作用如何做到 [复制链接]

1#

七窍玲珑心

玲珑通七窍

想不想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如何能有一个七窍玲珑心?

七窍玲珑心,涉及这几个方面:

一个是:心。实际的心、心脏。

一个是:为啥会想到七窍玲珑心?

有啥作用?

如何能做到?

简单说,随便想到的,内容有点水

实际的心,包括左右心房、左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上端静脉、下端静脉,冠状动脉

工作原理:首先从左心房,肺动脉让血液经过肺,排出二氧化碳携带氧气,从肺静脉回到心脏右心房,携带氧气的血液从右心房通过主动脉输出,分上下两路,上边供应大脑,下边供应胃、脾肝胆大肠小肠、膀胱等,最后通过上端静脉和下端静脉,回到左心房

然后左心房的血液再进入肺部携带氧气,回到右心房,再输送到全身,重复循环

所以心脏有三个循环,

肺循环:携带氧气;

全身循环,输送氧气;

冠状循环:给心脏自己供血

心房心室共四个,好像发动机的四冲程一样

说这些有作用吗?

没啥作用,没意思

心脏是不是七个窍,不好说,没必要硬去对应。

古人说七窍,主要对应人身七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

九窍的话就包括下面两窍。

《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一身之主。

血脉之主,就是心把血供应全身。

神之居,就是说联通七窍,接收所有的感受感应。

人的感受感应,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接收六识即六种感应: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接收到的信息叫做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根、六识、六尘,对应人身的十八界。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人的意识,有意识到、没意识到,就是从这里来的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心经说的,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法、眼界至意识界,就是以人的认识为中心的十八界。

基础知识。

说这些有作用吗?

没啥作用,没意思

《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就像风箱一样,能不断的虚,不断的出动,就跟心脏一样,始终在收缩跳动,引申出“道家橐龠功”

不细说,没意思

我想说的是:为啥会想到七窍玲珑心有啥作用?如何做到?

为啥会想到?

因为“开挂”这个主题想到的。

因为“丹田、虚”这个主题想到的。

上次说开挂,想象自己是一个飞碟,怎么样让飞碟快速加速?

把身体缩小成小飞碟,恰好像处于心脏的位置一样。

丹田、虚,注意力集中的位置,也恰好可以锚定在心上。

注意力集中的位置,就是神识,聚焦于心,所以经常会心跟神并提为“心神”。实际上心应该是神工作的地方,神之居,未必是神产生的地方,产生大概是大脑小腹。

开挂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巧了,也可以围绕心

五蕴理论。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

(二)、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三)、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四)、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

简单说,色,是外界物质,包括身体;

受,是感受;

想,为啥还要有个想?直接有了感受不就行了吗?

这个问题问对了!想是对感受的再加工延伸。就像潜意识和显意识的区别。感受,跟显意识的想,很多人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

“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行就是由想之后产生的行为,行为就是业力,分为善、恶、无记三种。

识,就是认识,能认识

识蕴,很多识蕴聚合在一起,称为识蕴。依唯识宗说:识可分为八种,称为心王。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十八界的六根六识六尘,到这里有八识了,多的两识是啥?

第七识“末那识”,是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即意根,其本质是恒审思量。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

如果说第七识是“本我”,那么第八识“阿赖耶识”,就相当于是“超我”

说这些,有作用吗?

没啥作用,没意思

不过七窍玲珑心的功能,作用,和如何运作?基本上在里面了

功能:感知

感知啥?

感知自己。内观、观自在、临在、用心若镜、如如不动、不将不迎

感知他人。感知他人的喜怒哀乐。

感知态势。感知人的态势、物的态势、事的态势;感知天象、大势。

怎么感知?如何运作?

就是六根六识六尘十八界。

感知的汇总,经过想蕴,自己的加工,形成第七识本我

行蕴、行动行为,本身不是七窍玲珑心的功能,但却是心神想识驱动的,然后行为又产生新的六识六尘,供给心神想识作为素材,进一步巩固第七识本我。

行为有些是为了本我,有些不止为了本我,如果系统的前进速度快,那我打造好系统,我自然就速度快了,这就类似于第八识超我。

肯定只是一方面的认知,不是阿赖耶识的全部,有没有比较懂的帮我指点指点?

基本上说完了。总结下

七窍玲珑心,主要说了:实体心脏、人身七窍、心神、与丹田、虚、开挂的联想。

七窍玲珑心,怎么发挥作用?

靠感知。具体说是靠六根感知六识获得六尘六尘组成色蕴,感知过程组成受蕴,加工过程组成想蕴。

指导的行为组成行蕴;行为再反馈形成新的六识,进而形成本我、超我。

怎么做到七窍玲珑心?

就是通过一次次的感知闭环,对比修正,让感知更加客观准确,进一步,让自己的行为能更贴切,产生更准确的新的感受闭环

七窍玲珑心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感知能很准确!

第二个:指导的行为更准确,产生更准确更进一步的新的感受闭环。

第三个,形成本我超我本我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超我打造一个系统在环境中占据优势

扯完了

瞎几把扯

修炼好了七窍玲珑心,就好像内丹或者小飞碟有了七个发动机喷口,任意一个都能提供加速度,任意一个都能让你开挂,那一起合起来的作用,肯定更加厉害啦

具体来说,就是外界的每一个感情、变化、趋势,都能本能的感受到,同时做出本能的、迅速的准确的反应行为;而这些反应行为,都能推动这个内丹小飞碟、或者说就是推动你自己,在虚空中加速行驶开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已经本能的准确感知了,都不需要细想、不需要头脑分辨、不需要语言总结出来,就已经感知到其中真意了。

坐忘。做出的反应也是本能的反应,还很准确:我反应了吗?好像反应了,又好像没反应,自己都忘了;不过我的速度好像又加快了、开挂了。

一个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大量的资讯、各方势力的突然动作,如何应对?

就需要一个七窍玲珑心,准确感知,快速本能准确的反应,即让本我开挂加速,又有超我打造好了系统生态一起加速。

教员领导红军,既要土改、打土匪,又要打老蒋,又要打日本,又要扩大自己、建设国家,想一想能准确感知、快速反应,真是太厉害了

所以有七窍玲珑心的人,都是很厉害的走正道,一定不会没埋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