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调脂药物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他汀类等能够有效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药物。现在,我们将目光转向另一类调脂药物——贝特类。这类药物主要针对的是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降低,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在选用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贝特类药物种类
包括氯贝丁酯(因严重不良反应已较少使用)、吉非贝齐、苯扎贝特和非诺贝特等。
临床应用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以TG或VLDL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如Ⅱb、Ⅲ、Ⅳ型高脂血症,同时也可用于低HDL和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如2型糖尿病患者。
作用特点
口服后,贝特类药物吸收迅速且完全。它们能有效降低血浆中的TG、VLDL-C、TC和LDL-C水平,同时提升HDL-C水平。其中,吉非贝齐、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这类药物还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和抗炎作用,共同助力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详细解析氯贝丁酯:虽曾是贝特类药物的代表,但因严重不良反应已较少使用。吉非贝齐:口服后迅速且完全吸收,半衰期为5-2小时。它对血浆TG显著升高、伴有HDL降低或LDL升高类型的高脂血症疗效最佳,长期应用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死亡率。苯扎贝特:口服易吸收且排泄较快,无蓄积性。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它主要用于伴有血脂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调血脂,还能降低空腹血糖、血浆FFA、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长期应用可降低血浆Lp(a)水平。非诺贝特:口服吸收快,在肠道或肝脏转化为活性物质。它除了能调血脂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尿酸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甚至能阻止冠脉腔的缩小。英文缩写解释Ch(胆固醇)、TG(甘油三酯)、PL(磷脂)、FFA(游离脂肪酸);FC(游离胆固醇)、CE(胆固醇酯),其中FC和CE之和为TC(总胆固醇);Apo(载脂蛋白)、LP(脂蛋白);CM(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IDL(中间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附:
英文缩写:Ch(胆固醇)、TG(甘油三酯)、PL(磷脂)、FFA(游离脂肪酸);FC(游离胆固醇)、CE(胆固醇酯),其中FC和CE之和为TC(总胆固醇);Apo(载脂蛋白)、LP(脂蛋白);CM(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IDL(中间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