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南开孙药师”,用于医药科普,供参考。瑞舒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调血脂药,属于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选择性、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减少胆固醇在肝脏合成,显著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除调脂作用外,瑞舒伐他汀还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稳定、缩小甚至消退的作用,防止斑块破裂,并具有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长期服用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代谢紊乱所致的血管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病,颈动脉斑块是外周血管病的一种,是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瑞舒伐他汀可稳定、缩小、甚至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常用药物,应结合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下列情况可以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
1.颈动脉斑块引起颈动脉狭窄,并且狭窄程度≥50%,应立即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最好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
2.颈动脉斑块引起颈动脉狭窄,并且狭窄程度<50%,应考虑患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已确诊冠心病或脑卒中,无论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应立即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最好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
无冠心病或脑卒中,但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应立即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最好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
确诊糖尿病或慢性肾病,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2.6mmol/L,需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
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3.4mmol/L,也建议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3.4mmol/L以下。
胆固醇并非罪大恶极,它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既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合成维生素D和一些激素所必需的原料,胆固醇的合成过程非常复杂,食物中的胆固醇、氨基酸、糖类和脂肪酸都可以作为合成胆固醇的原料,这些原料在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甲羟戊酸(胆固醇前体),这个过程是合成胆固醇最关键的步骤,因此,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就是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瑞舒伐他汀正是通过抑制这个关键酶的催化作用来抑制胆固醇合成。
肝脏是胆固醇的合成场所,肝脏中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通常在中午活性最低,而在夜间活性最高,因此,胆固醇在中午合成最少,在夜间合成最多。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短效他汀,半衰期短,需要在晚上服用,到夜间刚好达到最佳血药浓度,晚上给药的降脂强度和幅度明显优于早上给药。瑞舒伐他汀属于长效他汀,降脂活性更强,作用时间更长,其半衰期可达到19个小时,代谢产物也具有很强的降脂活性,可使其的半衰期延长至20-30个小时,无论晚上服用还是早上服用,疗效无显著差异,因此,瑞舒伐他汀在一天中任意时间服用均可,而且不受进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