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肝脏u0001手术u00 [复制链接]

1#

肝脏手术中的血流控制技术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肝肿瘤等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术中出血问题一直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肝脏切除手术中,如何有效止血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肝脏血流控制技术包括入肝血流控制、肝段血流阻断以及全肝血流控制等方法。选择恰当的血流阻断策略不仅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更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本文将对近年来肝脏切除术中肝血流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入肝血流控制技术

1.1?全入肝血流阻断法

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又称Pringle法,是由Pringle于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肝脏切除术中以控制肝出血的方法。Pringle法是经典肝门阻断法,它的止血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肝肿瘤切除,除非肿瘤已侵犯肝门或腔静脉。这种方法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但存在肝门静脉血栓(PTV)风险与再灌注损伤的问题。

Pringle法可以分为持续性Pringle法(CPM)和间歇性Pringle法(IPM)。研究显示,Pringle法与肝切除术后PTV的发生密切相关,PTV不仅可能减少门静脉血流量、损害肝功能,还可能加重门静脉高压症状,甚至威胁生命。

1.2?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

为减轻正常肝组织的缺血损伤,Makuuchi等提出了Makuuchi法,解剖第一肝门,该技术显著减少了正常肝组织的损伤。其手术操作方式包括解剖第一肝门,通过Glission鞘分离出病侧半肝的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并进行阻断。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在减少术后肝功能损伤方面表现更优,适合半肝切除术。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挑战,特别是在解剖Glission鞘时,可能损伤肝动脉与门静脉,导致大量出血。

.肝段血流阻断法

2.1?Glisson蒂横断术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Glisson蒂横断术日益受到肝脏外科医师的青睐。精准阻断Glisson蒂能够减少手术创伤。Takasaki在年提出了肝脏“三段一叶”的解剖理念,这一理念基于Glisson蒂的解剖结构。

Glisson蒂横断术能够阻断门静脉主蒂和其他分支,满足各种类型的解剖性肝切除术需求。这种技术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还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对于不同类型的肝叶切除,Glisson蒂横断技术展现了卓越的效果,特别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确保切除彻底性方面。

2.2?门静脉球囊阻断术

9年,Castaing等人提出了一种超声介导下的门静脉球囊阻断术。该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需专业介入超声合作,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减少肝断面渗血。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的血供,从而减轻肝功能损害,有效减少出血,并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然而,这项技术对介入超声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要求甚高。

.全肝血流控制技术

3.1?全肝血流阻断法(THVE)

年,专家们提出了全肝血流阻断法(THVE)的操作技术。隔离肝脏与体循环,在切肝过程中几乎完全止血,显著提高出血控制的效果。

全肝血流阻断法将通过阻断腹主动脉、肝门血管、肝下下腔静脉和肝上下腔静脉来控制出血情况。然而,THVE会导致全身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并不适用于常规的肝切除术。

3.2?选择性全肝血流阻断法(SHVE)

年,Elias等[31]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即选择性全肝血流阻断法(SHVE)。该技术保留下腔静脉通畅性,为肝脏手术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

选择性全肝血流阻断法适用于特定情况,特别是在处理肿瘤位于肝静脉与腔静脉交界处附近的患者时表现出色。它能够在减少术中失血量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0.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择与未来

各种肝血流控制技术并无绝对优劣,应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理想的肝脏血流控制技术应具备以下特点:必须能够有效阻断血流,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残余肝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基于肝脏“流域”学说,赵国栋等学者提出了适时分合肝脏控血技术,为肝脏血流控制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外科医师需要充分了解各种血流阻断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并灵活运用,以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