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微创手术的新帮手——ICG荧光精准定位,它能够帮助医生在手术中获得一双“火眼金睛”,让藏匿的病灶无所遁形,让肿瘤切除更加完整,让手术更加安全,从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ICG的中文名叫做“吲哚菁绿”,它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近红外染料,不参与体内化学反应,能够完全从人体内排除;ICG与体内蛋白结合后具有荧光特性,且极容易被肝细胞捕获,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能释放荧光并被影像系统显像。通过在术前或术中静脉注射ICG,术中通过摄像系统可以直接观测到荧光化的肝癌组织,让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界、子灶等一目了然,能让外科医生在手术操作时更加胸有成竹,手术完成得更加精准。术中可实时获得肝表面及实质内确切持久的荧光染色,在断肝过程中可以根据染色实时引导切肝平面,保证肿瘤边缘安全距离,最大限度保留剩余肝脏。ICG染色可经外周静脉注射,简化了染色流程。微创外科(普外七)孙世波/李强教授手术团队通过术前注射吲哚菁绿(ICG),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肝肿瘤组织内有药物代谢延迟并聚集。术中开启近红外激发光源,立即一团“绿色”出现在屏幕里。孙世波教授介绍,ICG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体内应用染料,在肝脏肿瘤诊断过程中会用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身体没有伤害。在正常肝组织中,ICG可迅速被肝细胞摄取,会经胆道系统的排泄,当存在肝脏肿瘤或肝硬化结节时,ICG靶向滞留在病变组织中,并在激发光的照射下显示荧光,由此可以精准显示肿瘤位置、边缘及微小病灶,让肿瘤无所盾形,能提高手术的精准性,保证切除的彻底性。孙世波教授表示,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是目前肝脏恶性肿瘤的主流根治术式,但要做到既能保证手术无瘤切缘宽度(或断肝平面)的控制,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更多的剩余肝组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是目前肝胆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
ICG荧光技术在肝癌手术中的优势如下:
术中通过肝段显影指导肝脏分段切除术:术前采用三维可视化软件重建肝内血管,术中结合腹腔镜超声穿刺至目标门静脉分支,注入稀释的ICG溶液,其荧光颜色及标记清晰,染色持久,指导手术完成。
在术中发现小肝癌及难以鉴别的卫星病灶:腹腔镜超声对于肝表面小病灶或切缘残留病灶的检测是一个盲点,而ICG荧光技术正好弥补了其劣势。
荧光手术导航能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及切缘界定,从而达到肿瘤的完全切除。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关键性难题在于术中无法判定肝肿瘤的边界,以及实时识别肝切除的具体路径。从年起,哈尔滨医院微创外科(普外七)孙世波教授带领的微创手术团队在省内率先成功开展“吲哚菁绿(ICG)荧光腹腔镜精准切除技术”。这一技术的成功运用,标志着黑龙江省在大体积肝切除领域真正进入了“微创化、精细化”时代。在未来的微创解剖性肝切除中,将能够对肿瘤边界进行高精度的识别,肝切除范围的划定将更加准确、正常肝组织的损失将大为减少、手术的创伤也会更小。—●哈尔滨医院●—孙世波教授孙世波教授,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院普外七科肝胆胰外科、腹腔镜外科主任专业方向及工作成绩:肝胆胰外科,减重代谢外科,腹腔镜微创外科具有30余年的普外临床工作经验,手术基本功扎实,熟练掌握普外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肝胆胰外科、减重代谢外科、腹腔镜外科方面。主要学术地位及社会兼职:●黑龙江省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腹腔镜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內镜专业技术普通外科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肥胖及糖尿病外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普外分会肥胖及糖尿病微创外科治疗学组组长●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术中“GPS”定位,助力妇科肿瘤精准化
2.西藏自治区完成首例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
3.哈医大一院完成东三省首例ICG荧光联合腹腔镜超声引导下消融术
4.马丁院士:NEJM早期宫颈癌手术决策引发思考,微创手术面临考验
.不再一刀切:女子发现乳腺癌,借助荧光成像手术“私人定制”
6.彩超定位,荧光导航,看神外专家如何精准“处决”动脉瘤
7.先端医疗
医院的ICG荧光技术辅助手术
8.肝癌患者的福音--ICG荧光技术在腹腔镜肝癌切除中的应用
9.李昂
胆道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
10.荧光导航定位,医院腹腔镜下精准切除肝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