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spinaeplaneblock,ESPB)最早被用于减轻胸部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将局麻药注入竖脊肌与横突之间,局麻药扩散至胸椎旁间隙,可阻滞脊神经腹侧支及交感神经纤维,因而可同时减轻躯体痛和内脏痛,使其成为腹部手术理想的区域麻醉技术之一。开放上腹部疝修补术后疼痛明显,那么双侧ESPB是否可以为此类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呢?MohamedM.AbuElyazed等人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并发表于年1月AnesthesiaAnalgesia杂志。内容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共纳入60名年龄在18~65岁的患者,随机分成ESPB组和对照组。ESPB组术前坐位下行双侧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T7横突水平),每侧注入0.25%布比卡因20ml;对照组术前接受双侧竖脊肌平面假阻滞,注入1ml生理盐水。随后均在全麻下行开放上腹部疝修补术,术中如心率或平均动脉压升高>20%基础值则静注芬太尼1μg/kg,术后到达麻醉恢复室后静脉给予对乙酰氨基酚1g并在6h后重复使用一次。术后到达麻醉恢复室即刻以及术后30min、1h、2h、4h、6h、8h、12h、18h和24h随访评估疼痛程度,VAS>4分需补救镇痛时静注哌替啶0.5mg/kg。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血肿、低血压(定义为平均动脉压下降>20%基础值)、心动过缓或气胸。主要研究指标:术后2h疼痛程度(VAS);次要研究指标:术后24h内VAS评分、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补救镇痛的时间以及术后补救使用哌替啶的剂量。结果ESPB组术后2h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术后12h(P<0.)。术后18h和24h,两组疼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ESPB组有4人术中需要芬太尼镇痛中(中位数0μg[0-0μg]),对照组有27人(中位数94μg[74-μg],P<0.)。ESPB组有10人术后需要哌替啶补救镇痛(中位数0mg[0-33mg]),对照组有25人(中位数83mg[64-mg],P<0.)。ESPB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Cox模型分析发现,对照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的风险比率较ESPB组大6倍(风险比率=6,[95%CI,2.8-12.8];P<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开放上腹部疝修补术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可降低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补救镇痛用药。
醉翁之艺点评
竖脊肌平面阻滞是新近发明的区域阻滞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而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