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脾动脉瘤破裂多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日前,医院肝胆外科联合麻醉科成功抢救一例青年男性、出血近ml的患者。
7月6日深夜11点30分,一名28岁的男性患者,因“腹痛14小时,加重9小时”医院救护车送入医院东院急诊医学科。肝胆外科值班主治医师孙广涛紧急会诊,此时病人腹部隆起,已经出现精神恍惚、全身出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表现,孙广涛仔细检查病人并阅片后,考虑患者自发性腹腔大出血,外院CT显示血凝块主要集中胰尾及脾门部,“脾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性较大,需要紧急手术,遂立即汇报科室副主任医师魏本尊并紧急将病人收住入院。由魏本尊、孙广涛、孙健三位医师组成手术团队,于7月6日凌晨为患者进行急症手术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患者腹部隆起愈加明显,脉搏微弱,出现意识障碍。进入手术麻醉科后,血压仅62/40mmHg,处于严重的休克状态,死神已经逼近患者,病人命悬一线!手术麻醉科主治医师岳宜峰,在护师韩玲玲、杨静等的全力配合下,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迅速为患者气管插管,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在全力抗休克治疗同时,对病人实施全身麻醉。魏本尊率领手术小组紧急上台为病人实施手术,打开腹腔后见大量鲜血喷涌而出,大小网膜囊腔内存在大量血凝块,清理血凝块后胰尾部见大量鲜血喷出,证实了脾动脉瘤破裂的诊断。魏本尊遂以大量纱布垫压迫止血,并紧急电话向肝胆外科主任孙克坚汇报病情。孙克坚立即从家中冒着大雨赶到手术麻醉科,手术关键是找到脾动脉根部,必须抢在死神到来之前控制住出血。这是一场生命和死神的赛跑,这是一场意志的较量!手术团队临危不乱,台上台下密切配合,岳宜峰建立了多条输血通道,凭借扎实的业务素养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由于大量的失血,任何丝毫的拖延和失误都可能导致病人的死亡。手术小组在孙克坚的带领下,凭借过硬的业务技术,在血泊中准确找到胰颈部和肠系膜上静脉之间的间隙,打通胰后隧道并离断胰腺,迅速找到胰腺后方脾动脉及脾静脉主干,依次结扎后出血立即停止,血压逐渐回升,后为患者切除胰体尾、脾脏及病变脾动静脉。术中共出血约ml,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近三遍!共输注红细胞32u、血浆ml,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平稳,拟于近日出院。
术中输注的红细胞及血浆
患者术后病理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本身的的病变或损伤,形成的动脉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可发生在动脉的任何部位。脾动脉瘤多见于脾动脉远端及近脾门处,其发病率为0.01%~0.2%,自发破裂是该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休克而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70%~80%,手术为唯一可能抢救患者生命的手段。此类手术要求术者具备熟练的解剖、精湛的外科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手术团队必须勇于担当,不怕风险,快速决断,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这例病人的抢救成功,是医院急诊医学科、肝胆外科、手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密切协作,共同奋战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医院具备较高的综合救治急症危重患者的技术水平。
供稿:肝胆外科孙广涛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