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BPAS血管扫描法 [复制链接]

1#

飞利浦日本磁共振应用培训介绍了一种简便扫描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技术简单,扫描速度快,并且能够解决一些临床问题。所以,目前日本把这个扫描方法作为常规TOFMRA序列的补充。这种方法是什么呢?

这种方法,被称为BPAS成像法。BPAS四个字母是Basi-ParallelAnatomicalScanning的缩写。大意即是平行于椎基底动脉系统扫描解剖成像。

为什么需要做BAPS扫描呢?

因为,近年来,有部分年轻人头痛是由于椎动脉夹层或动脉瘤所导致的。在常规的TOFMRA中,不容易发现椎动脉夹层的征象。

TOFMRA成像法采用的是血液的流入增强效应,也就是如果血流速度越快,血管显示得越好,远端分支小血管越不容易被饱和掉。椎-基底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由于湍流效应,血流速度变化大,而且血管走形方向和扫描层面平行,使用TOFMRA显示椎-基底动脉夹层效果差。

BAPS成像,采用单层,厚层扫描,超重T2权重,一般TE设置为ms,这个时候由于只有水(脑脊液)还有信号,显示为高信号,血管显示为“浸泡在脑脊液中的”低信号。扫描时间大概26s,非常适合推广。

扫描流程非常简单。该序列是单层,冠状位扫描。扫描完常规的TOFMRA后,做一个MIP重建,然后在矢状位定位图上,平行于斜坡冠状面成像定位,在MIP的图像上,注意定位角度,尽量平行于椎-基底动脉系统,避开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同事注意观察横轴位定位。

由于是超重T2权重,扫描完后,图像中,只有脑脊液是高信号,血管是低信号。

然后利用灰白反转,把图像反转灰度。这样的话,血管呈现高信号,脑脊液表现为低信号,方便观察椎基底动脉系统。

如何设置改扫描序列呢?

扫描模式选择2D,序列采用SE序列,快速采集模式选择TSE,脂肪抑制打开,选择SPIR。层厚设置为20-30mm,TR设置-ms,TE一般是ms以上。NSA可以设置为2-4.

这样序列就设置好了,这个序列扫描时间大概只有16-24s,所以在常规做头颅MRA的病人中,可以扫描完TOFMRA,加一个这个序列。

飞利浦磁共振团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