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52209.html肝癌是一种由肝内细胞基因组积累的突变所导致的常见恶性肿瘤。我国85%-90%以上肝癌为肝细胞肝癌,其中乙肝相关性肝癌比例极高,约占总体肝癌的63.9%-90%。
外科手术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因病人大多合并有肝硬化或者在确诊时大多数已达中晚期,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仅占20%-30%。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全身治疗药物,晚期肝癌患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患者生存时间成为临床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
PD-1是近年来被挖掘发现的广谱抗癌治疗靶点,PD-1抗体在多个瘤种中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在部分患者中出现了长期生存获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的问世,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副主任范卫君教授指出——目前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均显示:单一的微创介入治疗或单一的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微创介入联合免疫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特别是晚期肝癌的治疗新方向,联合治疗从机制上具有更高的肿瘤应答率,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下面,我们从一个晚期肝癌联合治疗病例出发,探讨以Folfox6动脉灌注化疗及PD-1抗体为轴心药物的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
病例详情
患者男,68岁,外院肝癌介入术后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就诊时右上腹隐痛不适,呈持续性隐痛,逐渐加重,纳差、反酸,腹泻,发热,消瘦,腰背部疼痛,下肢肿胀不适。
CT提示:肝细胞肝癌伴门脉主干、分支及肠系膜上静脉癌栓。
生化检查:总胆红素18.5umol/L,白蛋白:35.8g/L,凝血酶原时间:11.6S。
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分A级。
治疗方案:TAIC+PD-1抗体动脉灌注。
治疗前CT(-01-08)
影像报告:肝右叶近膈顶部肿瘤伴门脉主干、分支及肠系膜上静脉癌栓。
治疗考量:
患者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门脉主干、分支及肠系膜上静脉癌栓,应尝试以局部联合全身治疗策略,以肝动脉灌注Folfox6化疗及信迪利单抗(PD-1抗体)作为局部治疗方案,并联合靶向药物作为全身治疗的补充。
信迪利单抗mg动脉灌注+FOLFOX6方案动脉灌注,两个疗程后复查MRI(/03/23)
复查结果显示肝内病灶及门静脉癌栓均明显缩小。
继续信迪利单抗mg动脉灌注+FOLFOX6方案动脉灌注,两个疗程后复查MRI(-06-27)
复查结果示肝内肿瘤活性完全消失,癌栓基本消失,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血清AFP结果对比图
病例小结:
截止至年6月27日,患者已治疗4疗程,疗效评价:PR,血清AFP从基线期的52.72ng/ml降至目前的1.3ng/ml(正常值参考区间:0~25.00ng/ml),生活质量持续改善,腹胀、腹痛、纳差症状完全缓解。
总结
晚期肝癌治疗困难大,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是医生面临的棘手难题,但随着靶向和免疫药物的出现,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在我们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中,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和免疫药物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也同时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能为更多晚期肝癌患者带来长久的生存获益。
范主任教授肿瘤微创介入患者群已建立,欢迎大家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