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ChenCC等学者报道了采用改良的Balloon-in-Stent技术治疗VADAs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将结果发表在了年1月的《WorldNeurosurg》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目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arterydissectinganeurysms,VADAs)的治疗方式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及血流导向(flowdiverters,FDs)装置为代表的血管重建为主。但它们仍具有动脉瘤闭塞不全、易复发、需多个支架置入和术后出血等缺点。医院的ChenCC等学者报道了采用改良的Balloon-in-Stent技术治疗VADAs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将结果发表在了年1月的《WorldNeurosurg》杂志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1月至年12月期间接受改良的Balloon-in-Stent技术治疗的VADAs患者。适应症为:(1)临床症状明显的或膨大的未破裂的,无分支VADAs;(2)优势椎动脉破裂、Hunt-Hess评分良好的VADAs。改良的Balloon-in-Stent操作如图1所示。所有患者术后双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至少三个月,单抗维持一年。随访指标以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改良的RankinScale(mRS)评分等为主。图1.改良Balloon-in-Stent操作示意图。A.双微导管置入载瘤动脉;B.第一个微导管释放弹簧圈固定整个动脉瘤壁;C.血管造影臂与特殊的“镜筒下方”角度倾斜;D.另一个微导管释放Enterprise支架;E.ScepterC球囊导管在支架中扩张;F.操作成功的示意图。
研究结果
共纳入12例VADAs患者,男10例,女2例(表1)。平均动脉瘤大小为9.1mm(6.3-12.1mm),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及头疼为临床表现的占41.7%(5/12);缺血表现占25%(3/12);颈痛等占33.3%(4/12)。详细临床资料见表1。随访时长为2-5年,平均36.2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动脉瘤全部闭塞,其中7例患者术后立即封堵成功。随访未见操作相关并发症、颅内出血、再次手术等,所有患者mRS评分均0-1分。表1.入组的12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研究结论
最后,作者总结到,改良Balloon-in-Stent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项安全、可行、经济高效的治疗方法,且无复发、操作并发症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