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喜当爹rdquo的80 [复制链接]

1#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41.html

每晚19:00,我在这里等你

过了初十,有些比较忌讳和敏感的话题也可以逐渐进入视野了。

文章伊始,先用一件事和一个现象来做引子吧。

1.

这第一件事就发生在疯牛君的身边。

年的12月底,半夜,我的一位近亲头痛欲裂,没办法,连觉也睡不成,医院,一检查,动脉瘤,然后立马联系医生开始急诊手术。

动脉瘤是一种致残率、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一般会存在后遗症,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率就很高。

庆幸的是,微创手术很成功,发现的也很及时,但依然卧床数十天才出院,直到现在也没缓过劲儿来。

疯牛君前去探望,一问才知道,“*门关之前走一”遭光手术费用就已超过十万,再加上床位、氧气和护工等费用,前前后后花了近三十万。

2.

这第二件事,关于春节回乡的所见所闻。

璐璐,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年从武汉的一个二本学校毕业后,和我一样成了“深漂”。不同的是,她靠PS吃饭;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她喜欢到处去旅游,光是去年就去了五座城市。

平均月薪的她和所有职场新人一样,跟朋友合租一套三房的公寓,平时搭伙一起做饭,平摊下来,每人每月房租加生活费约元,除了到处旅游的近元花费与平日的聚餐、公交、电话和化妆品,一年也就攒下了5千块。

但就这一次回家过年,直接让她破产:元给家人的红包,元给父亲的手机,往返交通费和杂七杂八的费用,花了近元。

“多的钱都是借呗的。”

插画来源:插画师小GETIN

两件事情结合起来想一想,一边是花钱如流水的中年,一边是透支未来的青年,中国的命根子啊!

有些年轻人就说了,自己经济独立了,能够打理好自己的生活,透支一点又有什么呢?又不会逾期还款。

但是我说了,不是花呗就是借呗,感觉整条命都是马爸爸给的,包括无数的信用卡,还天天嚷嚷着自己独立不需要依赖父母的人,应该好好想想,结婚买房的时候父母出了多少钱,心里没点X数吗?

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绑在了飞奔的车轮上,也许,下一个被甩下车的就是你。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春节前有一篇很敏感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火遍80后朋友的朋友圈,甚至连冯唐都写下了读后感。

其实,何止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香港等繁华的城市,哪一座城市的中年不是这样?“北京中年”其实就是“全中国中年”的缩影,“中年”则是“全体中年与青年”的缩影,而“病不起”也就是“脆弱中国家庭”的缩影。

文章中的主人翁与疯牛君的近亲还都属于比较富裕的家庭,几十万拼拼凑凑也还是能够拿出来的,但一般人呢?

“月入一万,花销一千”,这些“一般人”哪怕是几万块都拿不出来,而这些“一般人”恰恰是当前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中国家庭的缩影。

不知不觉,中国人财务状态,已经从“怕欠债”转变到了“高负债”。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称:中国家庭债务率已接近美国水平要高度警惕。

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年底,中国居民购房抵押率升至50%,已经接近美国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飙升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虽然,中国居民部门负债率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距离85%的债务阈值更是相去甚远,居民加杠杆似乎还有较大上升空间。然而,从债务收入比来看,事实恐怕不甚乐观。

因为相较于居民杠杆率这样的宏观指标,债务收入比更能衡量一个家庭的负担程度和家庭债务风险。Wind数据显示,中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年时的18.5%暴涨至年8月的77.1%!

这也说明,中国居民加杠杆的空间已经不多。

郭海萍在电视剧《蜗居》中的人生正是如此: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蝴蝶的翅膀一扇,便能毁灭了整个地球。

透支中的中国青年

年,天津读大学的18岁少女Vivian,在收到自己的支付宝年度账单后惊呼:我,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年总共花了元购买美容美妆产品!

“妈蛋,我竟然花了这么多钱!”

“TM我哪来那么多钱?”

看完花呗账单明细以后,Vivian似乎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穷了......

金融体系大幅鼓励、刺激“全体”居民超前高消费的行为,表现出了惊人的推动力!

昨天还人人还拿着千元低端机的小*,今天就换成满大街的iPhonX;昨天还在讨论大宝不如百雀羚好用的女孩,今天就换成全世界的CPB和SK2。

插画来源:插画师Bsn_MRB

不觉得哪儿不对劲儿么?

高富帅、白富美去买成千上万的商品没一点问题,但是一群低收入、低资产的小年轻去买自己工资好几倍的商品,这事儿就另当别论。

古人说的好啊,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两年居民净存款不断下滑,当未来居民收入出现增长乏力,而消费惯性却无法往回撤的时候,借钱纯消费的这一波人大部分一辈子都很难翻身。

“喜当爹”的后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家庭在金融机构的负债以消费性贷款为主,约占居民负债的2/3,大约是经营性贷款的2倍。其中,在消费性贷款中,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占八成左右。

违约时代的到来,近在眼前。也因此,实在看不下去的周小川行长直接在文章《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里表示:企业杠杆率过高,国企债务风险加大;房贷规模过大,一些城市房价有泡沫;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明显增加。

结合他没多久前在公开场合的表态——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还过低。

把所有的事情串起来后,一条逻辑线逐渐显露了出来。

现在,上层认为国内企业的杠杆太高了,不能再加了。但是,杠杆是不能短期消失的,杠杆只能转移,而*府部门的杠杆又不能再往上加,所以只能把杠杆转移到居民部门。

居民加杠杆的方式有很多,除了从银行借钱买房子外,还可以借钱去买车、装修房子、出国旅游、上MBA、买奢侈品、甚至去娶媳妇。

但是归根结底,居民加杠杆只能干两件事:第一件事,买资产;第二件事,纯消费。

插画来源:插画师子零99

全民加杠杆意味着,势必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会透支自己的消费能力,很多低资产和未来赚钱能力孱弱的个体将像丹东港一样在未来无法承兑自己过去的消费账单。

可怜80后与90后都成接盘侠,青年当了“推动经济”的爹,而中年又成为了“刚性住房”的爹。

美国人早都过了透支信用那个年代,而我们才刚刚开始。

这个时代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盲目不知,要知道,这不是一个时代的延续,而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绑在了飞奔的车轮上,也许,下一个被甩下车的就是你。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