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本期病例分享内容
无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栓塞术梁远生
术者简介
术者:梁远生
医院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医生。硕士研究生。脑血管疾病介入及手术治疗。医院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进修神经显微解剖及手术入路,师从佟小光。湛江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负责湛江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
病例和治疗过程
病患信息:患者男性,63岁,突发头痛意识不清入院。
病情特点:无明显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心脏病及肾病史,无肿瘤病史,无明显遗传性家族史。
入院查体:CT提示鞍区、环池、侧裂池及脑桥前池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初步考虑脑动脉瘤出血所致,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但没有脑积水,拟直接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必要时行介入栓塞术,为后继治疗提供帮助。
术前影像及治疗策略
头颅CT
治疗方案:造影+备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DSA影像如下:
DSA影像提示:二型主动脉弓,颈内动脉开口无狭窄,双侧颈内动脉路径比较平直,但上管造影时感觉血管还是偏硬化一点,这提示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尽可能轻柔,防止斑块等并发症发生;右椎动脉造影血管及分支显影良好,无明显血管异常病灶。
然而在右颈内造影时提示大脑中及大脑前血管有动脉瘤,形态均不规则;大脑中动脉瘤在3D图形上看其瘤尖端指向大脑前方向,形态也不规则。无法判断哪一个动脉瘤是出血责任动脉瘤。然而再看大脑前的动脉瘤,这个是大脑前A2起始动脉瘤?还是前交通上动脉瘤?又或者是大脑前A2起始开窗血管上的动脉瘤?
我们再反复看3D造影,我也不知大脑前那个瘤子是个什么命名,难以判断。毕竟不是术中开颅可探查得到。因为从右侧做3D时重建是这样的,更像是在A2开口上的。
从以上影像及数据可知,两个瘤颈相对宽;大脑中动脉瘤开口后即呈圣诞帽样趴下来形成回头弯曲。
从形态看单导管完全可以解决两瘤,没任何问题;其实这也是我一向坚持的:尽可能化繁为简,减少并发症!
一切看清,思路走一遍,准备用大圈技术和自已一些独门小秘技封印两瘤。
手术材料
CERENOVUSMPD.指引导管
Echelon-10微导管
Synchro0.×cm微导丝
EV3弹簧圈6×20mm(3D)一枚、3×6mm(3D)二枚、1.5×2mm二枚、4×8mm(3D)一枚、1×3mm一枚、2×2mm一枚
手术过程
由于无法知道哪个是责任动脉瘤,采取从大到小的处理策略。
上微导丝,发现微导丝老往中间那小血管上走,我也不知是否是进瘤的通道,既然你要走,那就跟你走。先用微力轻引导丝前行,发现导丝沿着边缘走时,没有顶壁动作,好家伙,是条密道!顺着导丝带微导管上到位。
首圈选6×20mm,接近1.5倍。
出圈退管,我用大圈的必杀技!以遛狗形式,远远看着圈慢慢自已成篮。
圈差不多出完后,顺势再把微管往里轻轻带一下,微管就像温顺的小猫,轻柔的向瘤内滑进去。继续填塞。
四枚圈,漂亮!Perfect!然后处理大脑中的动脉瘤。由于瘤形态不太友好,在正位上管到M1未端。
再调转体位,翻个身再干!
由于动脉瘤复合体上各个个体是不同轴的,同时动脉瘤是圣诞帽那样下垂的,看到微导丝这个形态,更加要注意对微导丝微导管的把控了,绝不能让其生气般往前冲;否则就是灾难!
由于还是大圈技术,我就放在瘤颈了,毕竟应用大圈技术,进去还得退出来,不做多此一举动作,并且动脉瘤也不友好。既然对方不友好,就不必要靠上去嘛!
首圈4×8mm,本来想剪掉2cm,作了一番评估,感觉是能放得下的,还是想试一下,毕竟试一下成功,可以省很多钱嘛!
首圈完成成篮!然后继续
三枚圈!给自已一个掌声!完美!VeryGood!
从这个看,大脑前的动脉瘤不是从A2那开口的?!应该是。
术者体会
随着材料的进步,介入处理脑动脉瘤日益成为主流,动脉瘤治疗有很多方案、方法和技术!对于这些,每个人所撑握的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经验及掌握的技巧和技术也不一样!在尊重生命权的原则上,依据不同的动脉瘤,从个人的能力上选择自已熟悉的方案,运用自已撑握的技术技巧发挥利益最大化!
大圈技术已是一个成熟的动脉瘤栓塞技术,经过国内很多专家的应用经验,这是一个可以减少动脉瘤复发的可靠技术,同时也可以减少治疗费用。在弹簧圈的直径选择上,一般选择瘤体宽的1.2-1.5倍左右,有时甚至还更大一点,或者更接近1,这需要根据瘤的形态作参考。
在应用大圈技术上,需要随时调整微导管的张力和位置,在栓圈时最忌是将微导管放置于瘤内像常规那样去填塞,这样会非常容易导致动脉瘤在微导管及弹簧圈的大张力下撑破,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往期回顾:
第期:左侧大脑中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
第34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