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微技术ldquo左rdquo [复制链接]

1#

神经介入科,一名因“眩晕”住院的53岁女病人,脑血管造影(DSA)显示:1.右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2.左侧椎动脉起始段闭塞3.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很明显眩晕原因为双侧椎动脉病变所致。介入手术指征明确,但手术方案怎么选?

A:纯右侧椎动脉开口支架植入,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术中风险小而可控。

B:选择开通左侧闭塞椎动脉,手术操作复杂成功率低,术中风险难以预料且不可控。

很显然,前者易而可行如同“坦途”,后者难而凶险如同“蜀道”。但第一种术式面临将来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率高,一旦发生很可能危及病人生命,支架植入后开口如同围起栅栏,进一步手术难度大成功率低。第二种术式能维持病人后循环近乎正常的双保险供血,即使后期支架内发生再狭窄或闭塞,仍可再选第一种术式改善后循环供血。

相对前者第二种术式成功率低、术中基底动脉尖栓塞风险大,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患者昏迷。单从当前手术考虑,“难”“易”显而易见,很明显应选择前者。但从患者长远利益应尝试后者,同时选择后者就意味着医生承担着极大的风险,换来的是病人长远最大的获益。几经争辩权衡,反复与患者沟通,最终选择了后者。

-6-15下午,手术如期开始,神经介入科出动了全科最强阵容,魏立平及李文波两位主任坐阵指挥,严澎、李元辉观战,庞红立及张耀慧披挂上阵。导丝很快穿通左侧椎动脉闭塞段,开创性采用了通过球囊管腔置入“保护伞”远端保护,恢复前向血流前反复抽吸,抽出大量质地不同的栓子,还是有漏网之鱼堵到基底动脉尖。能不能尽快取出栓子再通血流?缺血后脑组织能否存活?脑功能能否恢复?患者能否清醒?是否造成肢体瘫痪?术前预料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基底动脉尖栓塞还是不可幸免地发生了,现场气氛一下凝重起来。

快速中间(抽吸)导管、取栓导管、取栓支架到位,支架取栓联合导管抽吸,基底动脉尖栓塞成功实现“一把通”。手术结束后15分钟,患者麻醉后清醒、四肢活动自如,手术获得成功!

魏立平主任用“艺高人胆大”精辟概括了此次手术。经验丰富久负盛名的神经介入团队为什么不选择“明哲保身”而选择知难而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宣誓的开篇首句,不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医者初心的生动诠释吗?不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的具体践行吗?不忘医者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恪守初心使命。拨云见日,“左”与“右”、“难”与“易”还会难以抉择吗?

医院神经介入科自年开始医院开展神经介入血管内检查治疗,于年神经介入科独立成科,此后神经介入诊疗手术技术有了快速全面发展。先后成功开展了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急性脑梗死急诊取栓/吸栓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颅内静脉窦血栓溶栓、取栓及支架置入术,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等高难度手术余例,诊疗水平处于省内先进地位;我科拥有专业雄厚的神经介入团队,有24x7全天候高效运转、日臻完善的脑卒中绿色通道,做到无缝连接。有神内监护室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围手术期监护保障。开展的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溶栓、急诊取栓等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洛阳及周边地区广大脑卒中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63892181-

神经介入科张耀慧吴旭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