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前为什么要做模拟预演 [复制链接]

1#

一、术前为什么要做模拟预演?

有患者会问,我的手术可以提前预演一次吗?

以前这个问题有人会觉得不可能,手术如何能够预演呢?但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模拟医学正在成为现实。

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疗安全。为了安全,模拟医学正在从“最佳秘决”变成“最佳实践”。模拟医学主要借助模体和数字技术,以及衍生的模拟技术和模拟工具(模拟人和模拟器),进行人体教学、医学操作技术训练、手术设计,疾病预测与康复,以及指导新器械研发、新药研制。模拟医学正在快速发展中,正在从医学教育、急救培训、手术训练拓展到个性化医疗,从单纯训练到为医疗安全而进行的模拟预演,Rehearsal。未来在实际患者进行操作之前可能需要在模拟设备上操作一次。

二、动脉瘤术前可以做模拟手术吗?

可以。

模拟手术,只是模拟,并非真实,但却需要尽可能呈现具体病例的特点,以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关键点,进行模拟操作发现实际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最佳方案,以便实际手术中的完美复现,实现最佳疗效。

1、动脉瘤病例的真实复现

EPS模型是按照实际动脉瘤病例数据1:1地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的血管模型,完美呈现动脉瘤的几何特征。整体成型后产品具有血管内壁光滑、血管结构完整呈现的特点,可以透过血管外壁清楚地观察在血管内走行的微导管形态。模型可精确呈现直径1mm以内的细微结构,颜色透明,透光率达99%以上。分为中空血管模型与实体模型,与原始血管结构无差异。

3D血管模型

2、微导管的最佳塑形策略

微导管的塑形是动脉瘤介入栓塞关键一步,最佳塑形形态是什么呢?在模型上通过真实的模拟到位操作可找出最佳微导管形态。以下为一例后交通动脉瘤,入射角为锐角,通过模拟操作确定微导管的最佳塑形方案。

微导管模拟到位

3、动脉瘤模型病例上的模拟弹簧圈栓塞术

在3D打印出中空血管1:1动脉瘤模型上,在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台上进行介入操作:导引导管到位、微导管选择性进入动脉瘤体内,之后释放弹簧圈进行成篮,观察成篮效果,同时观察操作的难度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在实际手术中有针对性地处理、规避,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确定最优弹簧圈选择方案。

模拟弹簧圈栓塞术

4、动脉瘤数字模型上的支架植入与弹簧圈栓塞术

数字模拟是另一种策略。包括支架的术前模拟和弹簧圈释放模拟,以及二者的结合。支架数字模拟能明显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利用FEA技术模拟弹簧圈在动脉瘤体内的释放过程,真实还原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最优手术方案,减少复发,提高手术成功率。

数字支架手术

-------------------------------------------------

欢迎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