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微突破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我院 [复制链接]

1#

颅内动脉瘤俗称“脑内不定时炸弹”,是颅内动脉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者后天损害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的损伤,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薄弱点逐渐扩张,形成异常的膨出,类似“鼓包的汽车轮胎”。

正常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大约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中在40岁-60岁是最为常见的。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其中有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就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的病死率高达35%。如果没有治疗,动脉瘤发生再次出血,病死率高达60%-80%。其“臭名昭著”与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并行为人类健康急性猝死的“四大恶性杀手”,因此有手术适应症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应该尽早积极干预治疗。

脑动脉瘤治疗,目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指南均推荐介入栓塞治疗作为首先治疗方式,部分特殊患者可选择外科开颅夹闭手术治疗。传统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需要微导管在动脉瘤内填塞动脉瘤,同时必要时还需支架释放,操作技术复杂,特别是对于大及巨大动脉瘤后期随访复发率高。

随着新材料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近些年密网血流导向装置的问世,未破裂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其根本上改变了手术方式,只需支架释放贴壁即可,操作步骤简单,复发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神经介入科依托我院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在院*委的大力支持下,在魏立平主任、李文波主任、何玉清副主任领导下,勇攀高峰,学习、掌握神经介入前沿技术,近来为一复杂、串联、多发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女性患者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密网血流重建装置植入,避免了患者动脉瘤破裂危及生命,及多发动脉瘤多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费用的增加;一次手术,解决多处问题,“成功拆弹”,患者1周痊愈出院。

神经介入科李元辉李文波侯国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