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通桥bull凤舞华夏通桥凤弹簧圈 [复制链接]

1#
前言

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是指突出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近端前壁、上壁或背侧而不涉及血管分叉的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该类动脉瘤瘤壁薄、脆弱,瘤颈宽或不明显,出血风险相对较大,一旦出血致死率、致残率高;在手术夹闭过程中易发生破裂出血,更适合血管内治疗。由于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多较小,且瘤颈宽,多呈半球形,不适合单纯弹簧圈栓塞,所以需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装置已经应用于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治疗。

近些年,弹簧圈的性能不断被提升,中国自主品牌通桥凤?弹簧圈凭借其柔软的特性,在治疗复杂及微小动脉瘤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病例展播

#病史简介主诉

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头晕伴心慌1月”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双抗准备,药物基因检查,血栓弹力图。

#术前影像学检查

术前CT

术前MR

术前MRA

术前CTA

术前DSA

术前3D-DSA

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前壁动脉瘤(3.0×2.5×2mm瘤颈2mm指向外上颅内);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0×1.5×1mm瘤颈1.5mm指向内侧颅外)。

术前3d-DSA

#术前评估

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前壁动脉瘤

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术前准备

阿司匹林肠溶片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口服1次/日

#手术方案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术中器械

6F导引导管(6Fcm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Synchro0.cm微导丝

Echelon-10微导管

闭环自膨4.0×23mm支架

通桥凤?弹簧圈系统AEC-2.5-06-S

通桥凤?弹簧圈系统AEC-2-04-S

通桥凤?弹簧圈系统AEC-1.5-03-S

通桥凤?弹簧圈系统AEC-1.5-02-S

通桥凤?弹簧圈系统AEC-1-02-H

#手术过程

患者入导管室,取仰卧位,全麻成功后,se1dings穿刺成功后置入6F鞘。遂予5F单弯造影管入左侧颈动脉,3d-DS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前壁不规则囊状扩张,约3.5×2.5mm大小,瘤颈宽,指向外上;另可及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不规则囊状扩张,约2×2mm大小,瘤颈宽,指向内侧。

拔除单弯造影管,置6F导引导管于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引导支撑。将闭环自膨4.5mm×23mm支架远段置入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遂将Echelon10微导管“S”塑形后,Synchro-14微导丝引导下,超选入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内并保持稳定;用2.5mm×6cm三维电解脱弹簧圈瘤腔内成篮,无法稳定,故将支架远端置入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支架半释放后弹簧圈成蓝稳定;再予2mm×4cm、1.5mm×3cm、1.5mm×2cm、1mm×2cm弹簧圈填塞,遂予支架完全打开,支架远端覆盖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瘤颈。

造影可及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不显影;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仍可见显影,考虑其位于颅外,支架远端覆盖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瘤颈,待远期复查进一步评估。

术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插管。术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插管;术毕。

术者体会

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因血流导向装置使用受限,故选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减少远期复发率。选择闭环自膨4.0×23mm支架,是因其有较宽的直径、较强的过弯能力,并且足够的长度,使支架近端可以覆盖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瘤颈。

对于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弹簧圈微导管塑性至关重要,稳定的微导管头端让致密栓塞成为可能,并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风险;首枚弹簧圈无法稳定成蓝,术中支架半释放后,致密填塞动脉瘤腔。

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瘤壁较薄,致密栓塞减少远期复发率,弹簧圈硬度较大会增加动脉瘤壁出血风险;通桥凤?弹簧圈超柔软的特性,顺应性更好,更容易进入更小的空间,对瘤壁压力更小,能很好的顺应瘤体形态,钻孔能力较强,圈体比较柔软,在填塞过程中几乎不踢管,成功致密栓塞。

针对不同大小类型的动脉瘤,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通桥凤?弹簧圈提供6个1mm的型号和15个半号规格的弹簧圈,可以为不规则的动脉瘤和小动脉瘤填塞提供更多的选择,实现安全致密的填塞。

通桥凤弹簧圈机械解脱比较稳定,一折一拉即刻解脱,操作方便,节约手术时间。

通桥凤弹簧圈设计特点

术者简介

李真保主任医师

皖医院医院

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委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工程神经介入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副组长

第三届江淮名医,擅长脑血管疾病介入及显微外科治疗

张勇副主任医师

皖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从事神经外科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工作多年,擅长颅脑创伤、脑血管病、脑脊髓肿瘤等疾病诊治。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往期精彩回顾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