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的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 [复制链接]

1#

动脉粥样硬化在中老年人中相当常见,它的出现提示人们可能存在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需要早期干预,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那么,

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的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硬化能逆转吗?

动脉粥样硬化之所以如此常见,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会逐渐增加,其早期病理变化在儿童时期已经出现,这是部分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无法避免的主要原因;

二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病因逐年增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等,不仅患病率居高不下,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持续存在,如吸烟、肥胖、酗酒等,大幅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三是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出现,在高危因素的持续作用下,病变呈慢性、进行性加重,即使在去除病因以后,也只能延缓其进展,几乎无法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在控制好血压以后,虽然减少了动脉损害的因素,也只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很少能达到逆转的预期。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害为加重血管狭窄,使重要器官血供减少,发生缺血缺氧性疾病,如冠脉的狭窄,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头颈部动脉的狭窄,可能会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脑梗死;肾动脉狭窄,可能会诱发肾性高血压,甚至肾衰竭等。尤其是合并不稳定动脉斑块时,易发生斑块破裂,会诱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是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以后,首先应筛查是否合并其它高危因素,若有,应及时干预以降低相应风险;

其次,应注意动脉的狭窄程度、是否有不稳定斑块形成,动脉狭窄达50%,或有不稳定斑块形成时,应给予他汀+阿司匹林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血管狭窄达70%或缺血症状严重的患者,还应评估是否需要植入动脉支架。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为您推荐:

血栓的“终极克星”,每天吃一点,一个月后血栓不见了

医生推荐:一个方子能清洁血管壁,“冲走”斑块!

原来治疗血栓这么简单?医生没告诉你的小秘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