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吸金超200亿,医院外风靡医院内艰难,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609/4636741.html

经历了年、年的肿瘤NGS混战和年的整体融资跳水,年基因检测行业似乎繁荣了许多。从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核酸检测与CT影像之争中略胜一筹,到年中燃石医学、泛生子一周之内登陆美股,再到华大智造、诺辉健康拿下大额单笔融资后纷纷递交上市申请,全年发生62起融资事件,累计超亿元,基因检测之热几乎从年初燃到年末。

精准医疗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加之基因检测技术落地成本断崖式下降,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覆盖早期筛查、疾病诊断、精准用药、精细研发、精确随访的多点位、全链式场景。眼下正在做的,便是提升基因检测在各个应用场景下的渗透率。

在基因检测的上一个年度盘点中,动脉网尝试将基因检测的落地模式区分为院内和院外两类。一年来,采用院内模式和院外模式的产品和服务此消彼长,各自的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特征也清晰了许多。

实际上,在此前若干年,如果基因检测的关键词是场景、医生、患者、高危人群、用户或者产品。那么年,基因检测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医院。在年,我们看到了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以下几个特征:

1、华大智造继续领跑,肿瘤仍是最大热门

2、国产设备陆续登场,将如何破局?

3、“花式”入院,肿瘤NGS新的挑战是什么?

4、院外早筛蔚然成风,入院道阻且长

5、融资持续火热,mNGS正快步走向规范

华大智造继续领跑,肿瘤仍是最大热门

首先来看融资情况。截止发稿,动脉橙数据库共记录62起年的国内基因检测领域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共计.9亿元人民币(其中包含16.4亿美元元融资,合计时均按照公布当天美元汇率换算)。其中,10月,华大智造以等值71.65亿元人民币的10亿美元B轮融资,刷新国内基因测序领域单轮融资纪录,也蝉联了年度基因检测融资榜首。

年62起基因检测领域融资

整个年,国内基因检测企业在一级市场的融资进入了从早期创业到中后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呈现中间宽、两头尖的特征,强者愈强,初创项目的融资空间进一步收窄,仅2个天使轮的疾病筛查项目获得融资。

年62起融资所处的阶段

6月中旬,国内两家肿瘤NGS头部厂商的燃石医学和泛生子,一周内前后脚登陆美股,分别公开募集2.5亿美元和2.6亿美元资金,这是全球资本市场首次迎来以提供肿瘤NGS服务和产品为主营业务的标的。从上市后的表现来看,两支股票都相对平稳,燃石医学的股价走势稍好于泛生子,曾一度接近市值翻倍。

年62起融资所在的细分领域

年,31%的融资事件发生在肿瘤NGS领域,是基因检测融资最密集的应用场景。其后则是肿瘤早筛,占比24%。此外,融资事件数量排名第四的单细胞测序项目,也主要围绕肿瘤展开,包括肿瘤新药研发和临床支持。值得一提的是,mNGS融资事件数量在年排名第三,院内病原感染诊断仍然是基因检测十分火热的应用领域。

作为TOP10的头部融资事件,华大智造、泛生子、燃石医学、思路迪诊断、臻和科技等9家企业累计募资.19亿元等值人民币,占比79.7%,对应的技术平台、伴随诊断、疾病筛查、医学转化成为这一年最炙手可热的基因检测落地场景。

年上市的泛生子与燃石医学擅长肿瘤NGS的临床应用推进。据各自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燃石医学的肺癌用药伴随诊断产品,和泛生子的相应产品,分别占据了26.7%、16.7%的市场份额。而思路迪诊断、臻和科技、卡尤迪则相对擅长肿瘤NGS服务产品化,采用IVD策略,完善品类、发力自动化。此外,吉凯基因和迈杰转化医学谙熟转化医学,构建功能强大的研发平台,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年登上融资榜TOP10的肿瘤NGS可谓各有其差异化优势。

据测算,国内肿瘤NGS市场将从年的3亿美元增长到年的45亿美元。年,国内肿瘤NGS渗透率仅6.4%。预计到年,经诊疗指南指引,肿瘤NGS渗透率可以达到45.2%。

国产设备陆续登场,将如何破局?

作为基因检测最重要的上游技术平台,基因测序仪被海外巨头垄断,是国内基因检测行业成长的隐痛。议价权的缺失,极大抑制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基因检测“打印机与墨盒”时代最大的窘境。

早期,基因检测在入院前,待检样本会被送往院外的独立医学检验所进行集中监测,逐渐催生出具备一定规模的独立医检所。据统计,国内近90%的基因检测市场份额被十几家大型独立医检所所占据。海外技术平台巨头对这些独立医检所的市场策略变得多元,联合开发的模式随即出现。从年前后开始,Illumina、LifeTechnologies、ThermoFisher等纷纷与国内的达安基因、贝瑞基因、安诺优达、泛生子、博奥生物、金域检验等合作开发基因测序平台,来满足特定场景的需求。

通过“打印机与墨盒”式售卖,和联合中游厂商定制开发,海外基因测序仪器厂商在数年内为国内的科研机构、医学实验室配置了强大的基因检测能力。

当年,华大基因的基因检测业务不断做大,越被难以控制的成本所发掣,于是下定决心从收购关键技术专利起步,走上基因测序仪国产化的道路。经过多年内部技术孵化,年,华大智造成立,扛起测序仪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大旗,每年推出一款新机型的频率,相继推出高、中、低通量的基因测序仪。年12月,成为全球第三家有能力实现临床级测序仪量产的公司后,华大智造申请科创板上市。

根据华大智造的招股书,从年到年9月,华大智造已经累计出货基因测序仪台,累计获得营收18.22亿元。其中,华大智造在年获得的基因测序仪销售收入相当于Illumina当年这项收入的20%。

此外,齐碳科技、赛纳生物、今是科技等具有测序平台开发能力的团队,也在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6月,赛纳生物在公布C轮融资消息时曾表示,自主研发的基因测序仪已通过实验室样机测试,并计划在次年进入外测阶段并开启注册申报上市。赛纳生物将NGS测序原理与信息通讯领域的“编码校验”概念,能够自动检测到在测序过程中发生的痕量测序错误并予以纠正,保证读长的同时极大提高准确度。

9月,齐碳科技在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