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癌来敲门时,这6类人群要注意,早发 [复制链接]

1#

我们的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患病时一般不会马上出现异常,即便只有三分之一的肝细胞也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且很多人即便感觉不舒服了,也不当回事觉得是小问题,以至于一检查就是晚期,那么早期如何发现肝癌?发现后又该如何治疗?

近日,南京医院肝胆中心吴晓峰主任医师携手全国健康节目金牌主持人林欣,在医联媒体直播间与广大网友深入探讨关于肝癌的相关问题。

预防肝癌,这6类高危人群多留个心眼,以免被癌细胞盯上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只有肝脏正常工作,人的身体健康才有保证。所以保护好肝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的事。而对于患有肝癌的患者,在早期也没有特别大的身体反应,等到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那么,在生活中,哪些人容易得肝癌呢?

1.经常吃发霉食物的人,尤其是勤俭节约的老年人,食物过期就要扔掉,因为发霉后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级致癌物质

2.长时间吸烟喝酒的人,很容易引起干细胞坏死,发展成酒精性肝硬化,然后是肝癌

3.乙肝和丙肝患者,常说的乙肝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

4.肝硬化患者,是肝癌的癌前病变,发展成肝癌的风险极高

5.饮食习惯不良的人,常吃高盐高油脂、腌制、发霉食物会增加肝脏排毒负担

6.有肝癌家族遗传史的人,肝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

以上6类是肝癌的高发人群,因此平常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体检。

不要等肝不舒服再去查!筛查肝癌的2项检查可别省

肝癌之所以死亡率高,除了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之外,更多是患者本身不够重视,总觉得没啥问题,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因此吴晓峰主任医师特别强调,“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来说,且年龄>40岁的男性,要格外重视体检,今天你不它当回事,明天它就不把你当回事。”吴晓峰主任也为我们罗列了以下常用的2种技术手段:

1.血清甲胎蛋白(AFP):这是检查肝癌的常用指标,与肝癌和其他多种肿瘤发展关系密切,若患肝癌,其检测结果会变现为高浓度,一般来说,如果AFP的指标大于μg/L,结合1个月的影像学检查,就可以做出肝癌的判断;如果大于μg/L,结合连续2个月的影像学检查,也可以患癌的诊断。

2.CT/核磁共振:对于任何部位的肿瘤检测,CT和核磁共振都是必不可少的。CT、增强CT和核磁共振,能够检测出身体各个器官的细微病变,并做出成像,帮助医生了解和分析。

一般建议高危人群每3~6个月左右进行一次筛查,最长不超过一年。

肝癌晚期就没治了?千万别放弃,这5种方法要了解

“吴医生,那发现肝癌了怎么治啊?”对于直播间网友提出的问题,吴晓峰主任医师表示,“肝癌和所有肿瘤一样,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面对肝癌不要恐慌害怕,现在肝癌治疗也有很多方法的。”并向我们分享了常用到的治疗方法:

1.外科治疗: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2.局部消融治疗:RFA(射频)、MWA(微波消融)、乙醇注射、冷冻治疗、超声消融、激光消融、不可逆电穿孔等。

3.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目前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4.放射治疗:外放疗(SBRT、EBRT)内放疗(90Y微球疗法、I粒子植入)

5.系统治疗:包括一线、二线等。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说,我们不要灰心,而是要积极寻求治疗方案,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控制疾病的发展,延缓肝癌扩散的速度,延长生存时间,才是治病的首要目标。

本文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