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微导管HAIC技术详解与经验分享作者:吴俊磊单位:医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单微导管HAIC技术的各个方面,并分享在实际应用中的宝贵经验。通过详细解析该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临床效果,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医生和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HAIC技术详解与经验分享
HAIC(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已成为肝癌治疗中的关键技术,尤其适用于中晚期肝癌及无法耐受TACE治疗的患者。目前,FOLFOX4方案已成为一线HAIC治疗方案,但5-Fu的48小时持续灌注对病人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传统股动脉入路常给患者带来不便。相比之下,桡动脉入路HAIC显著提升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然而,桡动脉较细,长时间置管可能引发桡动脉闭塞(RAO)风险。有经验的医师或许已多次面临这一问题。为降低RAO发生率,我们需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的多个环节进行改进,此处不再赘述。本文将介绍一种单微导管HAIC方法,旨在从置管方式上降低RAO风险。市面上可调弯微导管价格相对较高,在当前的医保控费背景下,能够负担其费用的医生或许并不多见。然而,有一种置管方法费用极为低廉,适合大多数医生采用。笔者推荐使用4F桡动脉鞘,因为鞘管越小,发生RAO的机会越低。同时,4F的导管能够轻松通过微导管,从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首先,将造影导管引入肝固有动脉是关键的一步。为了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推荐选用4F或5F的MPA导管,这样通常能够顺利地超选进入肝固有动脉,为后续的治疗操作奠定坚实基础。使用3米长的微导丝进行超选,将导丝的远端固定在肝动脉内,以确保稳定的操作。在此,笔者选用的是波科V-8超硬导丝,其性能优越,能够满足精细操作的需求。在确保微导丝稳定固定于肝动脉远端的基础上,接下来进行造影导管的交换。通过精细操作,将造影导管置入,并利用长导丝引导微导管进行深入,最后撤出导丝,整个过程顺利完成(所有操作均由笔者独立完成,双人协作则更为稳妥)。术后,我们对微导管进行了简洁的包扎固定。微导管被精心盘成一圈,仅需一张敷贴便能实现完全覆盖,确保了术后的稳固与安全。
一些笔者的经验分享
优点:
确保桡动脉通畅血流:单微导管HAIC可保障桡动脉的通畅血流,从而降低RAO(桡动脉闭塞)的风险。实时评估桡动脉搏动:相较于大导管,单微导管更便于我们实时评估桡动脉的搏动情况。保留动脉鞘功能:通过单微导管,我们可以保留动脉鞘的功能性,例如从其中注射肝素或鸡尾酒药物等。拓展置管可能性:单微导管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置管的选择,例如肠系膜动脉发出的肝动脉置管。
置管费用:使用V-8微导丝与波科微导管(集采)进行置管,费用不超过元。
不足之处:在灌注化疗过程中,若出现堵管情况,由于缺乏大导管的支撑,我们可能只能返工重新置管。
关于稳定性:许多同行可能对单微导管置管的稳定性有所疑问。然而,有专家指出,相较于传统的造影导管,微导管由于其良好的顺应性和较低的力量传导,反而能提供更加稳定的置管效果。笔者也持相同观点。
操作要点:
确保造影导管超选入肝固有动脉:这是单微导管HAIC的关键步骤,因为只有确保这一点,才能实现后续的精准治疗。重视微导丝的支撑性能:微导丝的支撑性能是整个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关键之一。选择合适的微导丝,如V-8导丝,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置管操作。精确控制微导管位置:在微导管进入目标血管后,我们应精确控制其位置,避免不必要的调整和移动。希望这些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或疑问,请随时提出,我会尽力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