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801/4438668.html专栏主编
穆士卿
穆士卿,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介入治疗,每年进行诊治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颅内及颅外血管狭窄等神经系统血管病余例。并通过血流动力学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及愈合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四十余,其中二十余篇被SCI收录。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治疗组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局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五项。
第15期
作者:石怀智*罗刚霍晓川穆士卿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医院)
病情简介
患儿,男,9岁。
主诉:头痛6天。
现病史:患儿入院6天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即患儿意识丧失,出现四肢抽搐,家人急呼“”医院,行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医院住院治疗。为进一步治疗转诊我院,行CTA: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收入我科。
既往史:体健。
个人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血压:Bp/68mm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神经科查体示: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向运动充分,无眼震,伸舌居中,颈强两横指,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引出,感觉、共济查体未见异常,双侧Babinski征(-)。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影像学检查
医院头颅CT检查(图1)。
图1
本院后行头颅MRI检查(图2)及CTA检查(图3)。
图2图3
术前诊断
1、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
2、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定手术方案:首先行脑血管造影术,进一步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及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关系,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必要时行载瘤动脉闭塞术。
手术指征:患者动脉瘤为破裂动脉瘤,且动脉瘤巨大,再次破裂风险大,破裂后死亡率极高。
手术器材
5F导引导管、4F造影管Synchro-10微导丝(0.in×cm)Echelon-10,45°Tipshape加奇生物颅内电解脱弹簧圈(14mm×30cm、14mm×30cm、12mm×30cm、10mm×30cm、9mm×30cm、9mm×30cm、7mm×30cm、6mm×20cm、5mm×20cm、4mm×12cm、2mm×6cm、2mm×4cm)ev3弹簧圈(QC-12-40-3D、QC-12-40-3D、QC-9-30-3D)
术前讨论
患儿主因“头痛6天”入院。术前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CTA可见左侧椎动脉V4段巨大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率极高,需尽快介入治疗。经讨论,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必要时行载瘤动脉闭塞术。
手术过程简述
1、患者全麻成功后,右侧股动脉穿刺置5F鞘,脑血管造影可见左侧椎动脉V4段巨大动脉瘤,动脉瘤颈与基底动脉下段距离较近,但未累及基底动脉。经讨论拟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栓塞术,暂不置入支架(图4)。
左椎正位左椎侧位
右椎正位右椎侧位
术中动脉瘤3D重建图像
图4
2、在泥鳅导丝导引下将5F导引导管置入左侧椎动脉V2段,synchro微导丝(0.in×cm)头端塑形后将Echelon-10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撤出微导丝。经微导管填入弹簧圈(加奇生物颅内电解脱弹簧圈14mm×30cm、14mm×30cm、12mm×30cm、ev3弹簧圈QC-12-40-3D、QC-12-40-3D、加奇生物9mm×30cm、9mm×30cm、ev3-QC-9-30-3D)(图5)。
微导管到位填塞第一个弹簧圈填塞第六个弹簧圈
图5
3、在进行填塞过程中,微弹簧圈有向基底动脉突出趋势,即行左侧股动脉穿刺置4F鞘,在泥鳅导丝导引下将4F造影管经左侧股动脉鞘置入右侧椎动脉V1段,将synchro微导丝(0.in×cm)经右椎动脉置入基底动脉上段进行标记(图6)。
图6
4、继续经微导管填入弹簧圈(加奇生物7mm×30cm、6mm×20cm、5mm×20cm),经左椎动脉造影仍可见部分动脉瘤显影,经右椎动脉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基底动脉通畅(图7)。
左椎动脉造影右椎动脉造影
图7
5、将微导管退出到动脉瘤瘤颈处,继续经微导管填入弹簧圈(加奇生物4mm×12cm、2mm×6cm、2mm×4cm),边填圈边退管,经左椎动脉造影动脉瘤栓塞完全,载瘤动脉近端闭塞,并可经吻合动脉向基底动脉级大脑后动脉供血,经右椎动脉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基底动脉通畅。手术结束(图8)。
左椎正位左椎侧位
右椎正位右椎侧位
图8
6、术后全麻清醒,拔气管插管,患者意识清楚,四肢活动自如。回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术后予补液、脱水治疗。但患儿术后4小时开始出现意识状态逐渐变差,术后6小时患者意识呈昏睡状态,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刺痛活动差,右上肢刺痛可定位,右下肢屈曲。双侧病理征(-)。立即行头颅CT如下。考虑为动脉瘤栓塞后血栓形成,体积增大压迫脑干所致,继续加强脱水,激素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图9)。
图9
7、术后第2天,患儿意识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同前,右侧中枢性面瘫,刺痛四肢屈曲状态,双侧病理征(+)。行TCD检查示基底动脉血流通畅,流速正常范围。术后第7天患儿意识清晰,可遵嘱睁眼闭眼,四肢无遵嘱活动,双眼向左侧凝视,双侧瞳孔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刺痛四肢屈曲,双侧病理征(+)。复查头颅CT(图10)。
图10
总结
1、患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头颈部CTA及DSA可见左侧椎动脉V4段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巨大,对脑干已经形成压迫,且为出血动脉瘤,如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发生再次破裂,死亡率极高。
2、术中经左侧椎动脉填塞弹簧圈,经右侧椎动脉将微导丝置入基底动脉,其目的:①作为栓塞左侧椎动脉动脉瘤的标记,如果弹簧圈越过贴近或越过微导丝,我们考虑弹簧圈进入基底动脉。这是需调整弹簧圈形态,更好地栓塞动脉瘤。②为必要时基底动脉置入支架做准备。
3、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难度极大,尤其是对儿童患者,血管较细,操作难度较大。手术的目的是栓塞动脉瘤,预防再次破裂出血,但填塞弹簧圈血栓形成必然会增加动脉瘤体积,术后可能对周围重要结构形成压迫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本病例术后出现可睁眼闭眼,但无肢体运动,疼痛刺激后可屈曲,考虑为不完全性闭锁综合征。发生机制考虑为动脉瘤血栓形成后体积增大,压迫脑干致脑干水肿,基底动脉穿支闭塞所致。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