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星技术医院超声科成功开展超声引 [复制链接]

1#

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中的一项有创性检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虽然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较轻,但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性质相似,严重者甚至死亡,所以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正确识别和紧急处理会使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

首先我们都知道冠脉造影最常见部位为桡动脉和股动脉。那到底是怎样穿刺的?首先建立鞘管,然后导丝和导管顺着桡动脉血管进入,导丝较导管先进入深主动脉,然后拔出导丝连接造影装置。如下图所示

心脏血管在造影下是怎样的呢?

既然我们了解了冠脉造影部位及造影下的血管,那冠脉造影到底有哪些并发症呢?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并发症之一:死亡

死亡是冠状动脉造影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0.1%,主要是由于血液无法流通所导

预防措施:①术前应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价,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②在进行冠脉造影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

③对高危患者应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和临时起搏器。

④对高度怀疑左主干病变者,时刻监测压力和心电图,減少投照体位,尽量少用造影剂。

⑤左心衰竭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査,应在心力衰竭症状控制、血流动力学改善并稳定的基础上进行。

并发症之二: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造影中另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5%~0.07%。预防措施:①消除临床不稳定因素。

②避免将气泡注入冠脉内。

③操作导管动作轻柔,谨慎操作,防止血栓脱落,减少导管过度的局部刺激,导管尖端切记插入过深。

④应给予硝酸甘油持静脉滴注或口服钙通道阻滞剂治疗。

并发症之三: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很常见,发生率为0~12%。一般有:心室颤动、室行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扑、心室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但多为一过性,一般不产生严重后果但有些心律失常会产生血流动力学异常,需要积极处理。

心室动的预防:①导管到位严密监测血压

②避免在冠脉过程反复操作导管或过深插入导管。

③切忌在动脉压异常的情况下推注造影剂。

④切忌长时间,大剂量注入造影剂,若出现造影剂排空慢,应立即嘱患者用力

咳嗽,以提升胸腔负压,加速造影剂排空,同时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

心室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的处理:出现心动过立即出导管,嘱患者用力反复咳嗽,以加速造影剂的排空。必要时静脉推注阿托品

并发症之四:栓塞

脑栓塞和肺栓塞都易出现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肝素盐水冲洗不充分、导管操作不当致使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气泡进入劲动脉导致栓塞。急性肺栓塞发生在冠脉造影术后24~48h。

脑栓塞预防和处理: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应轻柔操作与规范操作,充分肝素化,导管推进时用“”形导丝引路若发牛脑栓塞,积极使用扩血管药物或溶栓药。

肺栓塞的预防和处理:穿刺部位加压包扎不能过紧,应避免直接压迫静脉,对有下肢深静脉炎或血栓栓塞病史患者,可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若发生肺栓塞,要积极栓治疗。

并发症之五:血管并发症

①出血、血。②假性动脉瘤。③动、静脉瘘。④夹层动脉瘤。

这些原因大多数为:①穿刺不当②压迫止血位置不当或压迫止血时间不够。③抗凝过度。怎样预防它们的发生呢?首先,要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其次,正确使用压迫止血方法,压迫要确实、适度、时间足够长。再次,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情況(心律、血压等)和术区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其他并发症

①过敏反应。(②低血压。③血管迷走神经反射。④造影剂损害。

冠脉造影的并发症很多我们应该规范操作,术中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术区情况以及患者有无不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今年9月以来,医院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团队为适应DRG付费改革,聚焦聚力微创诊疗、精准精致服务,紧盯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着力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先进诊疗服务,开展多模态影像I联合estroke国家溶栓取栓影像平台,评估指导急诊脑动脉取栓的临床应用、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介入诊疗等先进、核心技术,开启了脑血管介入诊疗领域新方向,为脑卒中介入患者提供更加精致化、舒适化的服务体验。

截至目前,在医院神经内科一区主任李绍发的带领下,脑血管病介入团队已连续成功开展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余例,顺利完成患者脑血管的全面评估,为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介入团队开展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准确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术为常规方法,常规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至少需要住院4-5天(第1-2天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需要绝对卧床和穿刺侧下肢制动24小时;第4-5天才可以下床活动或办理出院。)。而且术后对穿刺部位压迫止血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严重时可压迫临近血管和神经,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穿刺不当则可能并发腹膜后血肿,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无疑会给患者带来了不良的医疗体检。

面对经股动脉穿刺的弊端及问题,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日间手术”的号召,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团队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

患者能步行出入介入手术室

据李绍发介绍,相比于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经桡动脉穿刺只需在桡骨茎突附近扪及桡动脉搏动最强点,即手腕部穿刺,置入导管鞘,就可以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住院24-48小时内可以出院,符合DRG付费改革和日间手术要求,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与经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不同,该技术需要掌握更高的动脉穿刺技术和更高的导管操作技术,对术者有更高的技术要求,不仅能减轻患者术中的痛苦和避免术后穿刺点血肿的发生,而且术后患者无需严格制动,也无需卧床,深受患者好评。

于平凡之中发现不凡,于常规之中探索创新。近年来,神经内科不断致力于基础技术的掌握和新技术的开展,目前已成功开展了多模式影像评估下脑动脉取栓术、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脑血管慢性闭塞再通术、颅内动脉瘤填塞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等国内先进的精品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此次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全面开展,适应了DRG付费改革新形式,真正体现了微创、快速、准确、安全的救治理念,切实为广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检查治疗途径,进一步优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实现了技术创新与患者满意的双赢局面。

供稿:李绍发杨再职编辑:黎永清审核:龙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