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导读
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7~7.6%,术前抗血小板和术中肝素化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常用方法。弹簧圈栓塞被认为是未破裂动脉瘤的标准疗法,但随着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逐渐增多,血栓形成并发症也随之增加,目前血栓形成的具体时间和原因仍不完全清楚。
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用于非计划性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术前用药和弹簧圈栓塞术中意外血栓形成的治疗。文献报道了其在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的安全及有效性,但鲜有研究聚焦于替罗非班用于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血栓形成的治疗。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旨在评估血栓形成的时间、原因、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替罗非班挽救治疗后的患者结局。
本期编译者:陈豪
本期点评专家:于加省教授
本文附赠配套PPT课件,请划至末尾可查看并下载
摘要
目的
报告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血栓形成的时间、原因,应用替罗非班作为挽救性治疗的预后。
方法
回顾分析年1月至年2月期间例接受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例,共26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挽救治疗,分析血栓形成可能的原因、时间,记录应用替罗非班挽救治疗后的血栓反应以及患者3个月的mRS评分。
结果
26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中,76%为女性,大脑中动脉瘤和基底动脉瘤各7例。14例(53.8%)血栓形成与支架相关,12例(46.2%)与弹簧圈相关。18例(69.2%)血栓形成发生在术中,5例(19.2%)发生在术后1天内,致栓材料植入至血栓形成的平均时间为38.5min。12例患者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替罗非班治疗后超过1半患者症状完全恢复),92.3%患者预后良好(mRS0-2分)。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血栓形成发生在1天内的病例,支架相关组的首枚致栓材料植入至血栓形成的平均时间为38min,弹簧圈相关组为35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
结论
就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而言,大部分血栓形成发生在术中或术后24小时内,术中及术后应注意观察血栓形成的征象。即使已经形成梗塞,应用替罗非班挽救治疗仍可获得较好预后。
引用本文:
LeeD,LeeDH,ParkJC,etal.TimingofThrombosisinEmbolizationof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
irofibanasRescueTreatment[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Jan22].ClinNeuroradiol.;10./s---2.doi:10./s---2
专家点评
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总并发症率为4.96%,其中,缺血性并发症(缺血性卒中,TIA)的发生率为2.82%,出血性并发症率为0.9%,总死亡率为0.3%,血栓栓塞是导致死残的重要原因重[1,2]。与血栓形成相关的血管内治疗因素有:弹簧圈脱出,使用支架,多微管技术,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等[3,4],以上均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结果相似。作为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快速、有效、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已被广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我们中心很早就在实际工作中将替罗非班用于治疗动脉瘤栓塞术相关的血栓形成。2年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终于将其作为IIa级推荐作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期间的挽救性治疗,可见替罗非班作为挽救性治疗措施,其作用已得到初步证实。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替罗非班的使用时机、使用剂量、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的权衡等方面,目前还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参考文献[1]AlgraAM,LindgrenA,VergouwenMDI,etal.ProceduralClinicalComplications,Case-FatalityRisks,andRiskFactorsinEndovascularandNeurosurgicalTreatmentof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JAMAneurology,2,76(3):-93.[2]ZhengY,LiuY,LengB,etal.Periprocedu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