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癌症防控工作,推进科研成果临床转化,激励广大医务人员修医德、行仁术,用优质的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为年人民好医生系列活动重点工作,第三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近期正式启动。在第三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肺癌领域审议会现场,与会专家鼓励肺癌领域中青年医务工作者不断创新,为提高我国肺癌患者生存水平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肝胆肿瘤诊疗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樊嘉说,近年来,我国在肝胆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第一,重视“关口前移”,早筛早诊技术不断加强。近年来,以微小核糖核酸(miRNA)、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得到飞速发展。
“其中,医院建立的由7个血浆mi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可将肝癌诊断率提升至88%,可有效鉴别肝硬化和肝癌。同时,巨大肝癌治疗技术取得创新突破。过去,巨大肝癌一期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樊嘉说,“现在,我国创新了ALPPS(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治疗,即通过肝动脉结扎,将正常肝脏和肿瘤进行隔断,肝脏剩余部分便会不断增生,通常1-2周其体积可增加一倍,届时临床再将病肝部分切除。在系统治疗方面,通过靶向+免疫、双抗、双免疫等治疗手段,使肝胆肿瘤的治疗效果大幅提高。另外,胆道肿瘤临床研究也取得较大突破。以‘三联四药’研究为例,联合治疗方式提升了胆道肿瘤、肝内胆管癌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方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陈敏山补充:“中国的肝癌患者类型与西方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照抄其他国家的临床经验,我们要注重积累中国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不断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医疗机构、药企等机构在不断研发适用中国患者的创新药物,并取得了瞩目成效。”
早诊早治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这对肝癌领域而言,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国家癌症中心原副主任、中医院原副院长蔡建强介绍,今年的肿瘤防治宣传周提出“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即从生命开始之日起,就应该重视肿瘤的预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早诊早治”。“这对肝胆肿瘤的防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就诊机会,有助于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蔡建强说。
“当前,我国肝胆肿瘤防治尚存问题。例如,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影响了治疗效果,这提示全社会需要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