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肝癌的发生率男女比例为2:1,且易发年龄在30至70岁间。此阶段男性是家庭的重要支柱,若罹癌会带给家庭沉重的打击。随着医学的进步,新一代抗肝癌的标靶药物或问世,并获得台湾卫福部药证,此次标靶药物可作为临床方案选择之一。
肝癌在早期几乎无症状,一旦出现体重锐减、腹部肿大等症状,疾病多已至晚期,且一旦转移,5年存活率也将降至3成以下,它无疑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医学人士在帮助晚期患者抗击肝癌上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在香港,医生为帮助患者对抗肝癌会采取七大方法,分别为: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脏移植、经肝动脉栓塞化放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法、躯体立体定位放射法及标靶方法,这些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面对晚期肝癌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时,普遍使用标靶药物。在过去10多年里,可选择标靶药物进行控制癌症的仅有一种,虽可延长存活期,但对于疾病控制、肿瘤缩小、整体存活期提升等,表现则差强人意。
针对传统标靶药物有严重不良反应,如出现皮肤副作用的患者,也没有其他替代良方,标靶药物的抗癌效果陷入瓶颈。因此,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是医学界想要达到的目标。通过不断努力,新一代标靶药物被研发并且运用,它针对无法手术且不适合局部的晚期肝癌患者。
据相关研究人员表示,从试验结果证实,新一代标靶药物不仅在整体存活期上与传统药物并驾齐驱,在其他指标上更有突破性的发展,包括无恶化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达2倍,疾病无恶化时间延长亦达2倍以上,肿瘤缩小比例亦显著提高近3倍,结果令人为之振奋。
此外,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发现,华人族群使用新一代标靶药物时,甚至能在整体存活时间上与传统药物拉出近5个月显著差异,其他如无恶化存活时间与疾病无恶化时间,更可大幅增加9.2个月与11个月,患者能稳定控制疾病更久。在副作用管控上也更佳,发生手足症候群、掉发、腹泻等机率明显减少,大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做到预防肝癌。中老年及易感人群应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保持健康饮食方式,如戒酒及不吃霉变食物;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如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等应更加要注意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抗肝癌的方法也越来越先进,若确诊癌症不能“破罐子破摔”。应了解自身具体情况,保持良好心态,勿听信偏方,同时和医生寻求抗癌方案,这样才有机会击退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