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抚州的9岁患儿洋洋,肚子疼了两天,爸妈带他在当地检查发现整个右肝几乎全被肿瘤占据,也就是说9岁的孩子很有可能得了肝癌!要知道,儿童肝癌发生很罕见,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仅仅为百万分之0.5。不敢片刻耽误,洋洋爸医院普外科就诊。哪知,医生的诊断对他们又是一次打击:洋洋的肿瘤无法切除!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医院接受了进一步检查,发现洋洋体内的肿瘤过大,体积大约为14*13*10cm,基本相当于成人男性两个拳头大小,而且考虑肝癌并内出血,肝门多发、门静脉主干旁淋巴结转移。
医院普外科病理科、影像科、血液科等科室专家开展MDT多学科讨论认为,此时如果手术直接切除,不仅切不干净,而且会让洋洋元气大伤,身体难以恢复。不仅如此,儿童肝癌很少见,并且全身化疗不敏感。既不能切除,化疗效果又不好,该怎么办?专家团队一度陷入困境,洋洋一家也陷入绝望之中。
此时,医院普外科MDT肿瘤治疗团队查阅相关文献,借助本院先进的介入设备,向洋洋介绍了一种“饿”死肿瘤的方法:因为肝脏肿瘤的营养是通过肝动脉,可以通过介入手术,把肿瘤血管堵塞(医学上称为栓塞),并且在肿瘤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方面栓塞了血管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达到饿死肿瘤的效果,另一方面化疗药物在肿瘤区域浓度较高,达到杀死肿瘤效果,双管齐下。当然,也要口服靶向药物,让肝肿瘤尽快萎缩。
洋洋一家同意了该治疗方案后,医院马上安排了介入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术中发现洋洋右肝几乎全部被肿瘤占据,肿瘤的滋养血管全部来自肝右动脉,手术团队决定栓塞该动脉。手术非常顺利,经过团队2小时的奋力协作后圆满结束。术后栓造影提示右肝动脉成功人工闭塞,也就是说手术达到了预期效果。洋洋父母得知介入治疗成功后,露出了一丝丝微笑。同时,治疗团队还让洋洋口服靶向治疗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观察,洋洋身体正逐渐恢复,腹部不痛了,没有不适症状,可以出院了。医生叮嘱他要按时服药,定期来院复查。
洋洋的主治医生,医院普外科肿瘤治疗团队张守华博士说,随着医疗技术的先进化日益凸显,手术切除率也普遍提高,但是这么小年龄的肝癌,处理上也相当棘手,我们选择了一条借鉴成人肝癌诊疗指南,采用了微创介入手段,给并不多见的儿童肝癌带来一线希望。目前能开展儿童肿医院不多,我们会不断提高诊疗技术,为更多的肿瘤患儿带去希望。(刘伟华张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