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不仅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且在早期的综合治疗以及晚期的治疗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肝癌的中医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肝功能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肝癌的生长和延长生存期。如应用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近年来,祖国医学在抗癌机理、中医治则的理论探索以及预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国古文献中就有大量有关如癥瘕、肥气、臌胀、*疸、伏梁、痞气,痞满、脾积、肝积、肝雍等病症的描述,与现代医学肝癌或原发性肝癌的病症极为相似。中医认为肝癌的形成与内因和外因有关。内因主要为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或情志抑郁,肝湿疏泄,外因主要为湿、热、*邪内侵肝胆脾胃,化湿生热蕴*,结于肝胆脾胃。起病之初,乃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进一步发展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日久气郁化火,湿热内生,治火*内蕴,血瘀气雍;延误不治,病入晚期,邪*耗气伤血,致精气虚极,肝脾肾同病,可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等证。
根据肝癌的临床表现不同,中医可辩证分为4型:
肝气郁结型。可见右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纳呆食少、时有腹泻、右胁下肿块、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等。宜采用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等治则。
气滞血瘀型。可见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或弦涩等。宜采用行气散结、活血化瘀等治则。
湿热聚*型。可见心烦易怒、身*目*,口干口苦、食少腹胀、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腻,脉弦滑或滑数等,宜采用清热利湿、解*破结等治则。
肝肾阴虚型。可见胁肋疼痛,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形体消瘦,头晕目眩,食少腹胀,青筋暴露,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数等,宜采用滋阴补肾、养血柔肝等治则。
必须强调,对于肝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为首选,只要有手术适应症,应尽量进行手术切除,在辅以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以期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效果。对于已无外科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病人,应优先考虑介入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在介入后应及时运用中医药治疗,不但可以起到保肝,促进由于介入治疗造成肝功能损害的恢复,而且还可以巩固介入治疗效果,消除介入治疗导致的其他各种不适和*副作用。
在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的各种治法中,一般以一法为主,结合辩证配合其他各种治法应用,但以调理肝脾、健脾理气最为常用。因为原发性肝癌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在经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或介入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处理原发病灶后,其免疫功能则不可避免的进一步下降,这是应用扶正固本的中药调理肝脾,解除病人免疫抑制,恢复病人免疫功能,增强病人对手术或化疗的耐受性及其自身抵抗外邪的内力,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