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成功切除一例直径17厘米的巨大血管瘤,为27岁的吴先生(化名)解除病痛。日前,他已顺利出院。
上海四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宋振顺介绍,在医学上,直径10厘米以上的肝脏血管瘤被称为肝脏巨大血管瘤,15厘米以上的属于肝脏特大血管瘤。半年前,27岁的年轻小伙吴先生在安徽老家体检发现肝脏上有一个巨大血管瘤,遂来到该院肝胆胰外科诊治。
宋振顺主任说,尽管吴先生平时身体素质较好,肝功能较好,但因肝血管瘤巨大,大小约19×13×10厘米,约占肝组织的70%,剩余正常的肝组织仅为30%左右,如果立即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剩余的肝脏体积小,“小马拉不动大车”,吴先生可能面临肝衰竭。
经充分评估病情,上海四院肝胆胰外科团队制定方案为先行肝血管瘤介入栓塞,待剩余正常肝组织代偿增生后再行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按计划在3月及9月先行肝动脉栓塞术,每次行肝动脉栓塞后密切观察吴先生的腹部是否有疼痛,是否有发热等,随访肝功能变化及肝影像学检查了解病变肝组织及要保留的肝组织的体积够不够用。
11月中旬,经充分术前评估,吴先生如切除右肝的巨大血管瘤,剩下的正常肝脏占总的肝脏体积可达40%以上,可以保证剩余的肝脏足够“拉好车”。
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经该院多学科讨论,肝胆胰外科手术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多种意外情况处理预案。最终经过3小时手术,吴先生的右半肝完整切除,手术圆满成功。宋振顺说:“吴先生术中风险还是很大,因为肝是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血供的器官,每分钟血流量约有毫升,肝内布满了错综复杂的血管,稍有不慎就是大出血。”
术后吴先生麻醉苏醒后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第一天就可流质饮食、床上翻身运动,术后第二天排气后给予半流质饮食、下床行走,术后第三天能像平时一样正常吃饭和活动,除了每日的保肝药,无需更多药物治疗,术后第六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观察一天后吴先生没有任何不适,顺利出院。
?“肝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左、右肝的发生率大致相等。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以上。瘤体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仅每年复查肝脏影像学检查即可。”宋振顺说,巨大肝血管瘤虽为良性病,但危害巨大。常见的症状会出现肝区疼痛、上腹部的隐痛腹胀、黄疸与肝代谢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症状,这都与肝血管瘤有关。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本文作者:陈霞琼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