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这一人体内最大且血管丰富的腺体,不仅是最重的实质性器官,还是最大的消化腺。其独特之处在于接受双重血液供应,同时接纳肝动脉和肝门静脉的注入。肝的外形宛如一个不规则的楔形,被细致划分为膈面、脏面和下缘。膈面因膨隆而与膈相邻,而脏面则凹凸不平,与腹腔内的其他器官相邻。此外,肝圆韧带,这一由胎儿时期的脐静脉闭锁而成的结构,经由肝镰状韧带的游离缘延伸至脐部。肝还容纳了胆囊,并形成了胆囊窝,后部则为腔静脉沟。在这里,肝左、中、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地方被称为第2肝门,而位于腔静脉沟下份的数条肝小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之处则被称为第3肝门。实际上,肝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仅有小部分延伸至左季肋区,并在腹上区的左、右肋弓间直接与腹前壁接触。同时,肝内还布有4套管道,这些管道构成了两个重要的系统: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在胚胎时期,肝还承担着造血的职责。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肝外胆道的相关知识。胆汁由肝细胞生成后,会经过肝内的一系列胆管进行汇集。一旦离开肝门,这些胆汁会继续通过肝外胆道系统,最终被输送到十二指肠,参与消化过程。胆囊底作为胆囊凸向前下方的盲端,通常会在肝前缘的胆囊切迹处显露。其体表投影位置大约在右腹直肌的外缘,或是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界处附近。胆囊管,其直径约为2至3厘米,长度约为3至4厘米,稍细于胆囊颈。它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并与左侧的肝总管汇合,进而成为胆总管。而胆囊三角(Calot三角)则是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共同围成的一个区域。此外,在壶腹周围,存在着一圈壶腹括约肌,同时胆总管末段和胰管末段周围也有少量的平滑肌包绕,它们共同构成了Oddi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