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安全
TUhjnbcbe - 2025/4/26 20:41:00

为确保我院各检查(验)科室及临床科室能够高效、规范地报告和处理危急值,医院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特此颁布此项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一、目的

为了适应我院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了“危急值”项目,旨在推动临床实验室和检查操作向更加规范、科学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一举措,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我院临床实验室和检查操作的服务质量,从而确保医疗过程的高质量和安全性,最终为患者的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二、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是指那些可能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异常检查、检验结果。这些结果涵盖多个领域,如临床检验、放射诊断、病理检查以及超声诊断检查等。三、危急值的确立

危急值项目的确立,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实际情况,由医务部牵头,协同检查、检验及临床科室共同制定。制定完成后,还需经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审议通过,以确保危急值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检查、检验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倾听临床医护人员的反馈,并定期对建议进行汇总分析,对危急值项目进行必要的修订。所有修订均需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最终审定,以确保危急值项目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四、危急值处理流程

危急值的及时报告是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一旦出现危急值,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一)检验、检查人员

在发现危急值后,检验和检查科室应首先确认仪器设备、试剂及室内质量控制的状态。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的项目,应立即进行复检并核对结果。在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前,必须进行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应通过电话或网络系统及时通知检查、检验申请部门的相关人员,并记录接电话人员的姓名。

(二)报告接听人

诊室或病区接电话人员在接到危急值通知后,需复述确认并立即通知相应医师。同时,将接收到的医生姓名记录到危急值系统中,以确保信息的完整传递。

(三)报告处理医生

临床医生在接到危急值后,应仔细判断结果是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符。如果结果相符,应立即做出相应处理并记录在案。如果认为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怀疑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问题,应与医技科室沟通,并重新留取标本进行送检复查或进一步检查。在确认结果后,应立即进行处理并记录。

(四)非正常上班时间门诊患者危急值报告流程

对于非正常上班时间门诊患者的危急值报告,应按照《非正常上班时间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五、危急值报告的监督检查与培训

在危急值管理制度经过修订后,医院必须对全体医务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管理流程。此外,医院还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与总结,至少每年进行两次。同时,危急值制度医院对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六、危急值的详细记录

在处理危急值时,必须详细记录下危急值的结果,同时还要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针对这些症状所采取的处置措施。这些记录将作为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医院对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和优化。七、危急值项目及其界限值

危急值项目根据其性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检验、心电、医学影像、超声、病理以及药物浓度。这些项目都存在特定的危急界限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八、危急值报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我们需要明确报告流程,特别是在非正常上班时间,门诊危急值的报告流程显得尤为重要。检查危急值项目

在医疗工作中,心电检查的“危急值”报告范围是至关重要的。这类检查数据一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阈值,即意味着患者可能面临紧急医疗状况,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这些“危急值”的具体范围,以确保患者能够迅速获得必要的救治。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在医疗领域,心电检查的“危急值”报告范围显得尤为关键。当这些检查数据触及或超越预设的阈值时,往往预示着患者正面临紧迫的医疗状况,需要即刻采取应对措施。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这些“危急值”的具体界定,以确保患者能够迅速获得必要的救治。

具体而言,心电检查的“危急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或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迹象。出现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的情况。房颤伴随心室预激,且最短RR间期≤ms。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次/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次/分。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动过缓,心室率≤35次/分。出现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或有症状的长RR间期大于3.0秒,或无症状的长RR间期大于5.0秒。高血钾或低血钾(中度以上)的心电图变化。疑似急性肺栓塞的症状。QTc间期≥ms的情况。室扑或室颤的迹象。

此外,医学影像检查如X光、CT、MRI等也具有其特定的“危急值”报告范围,这些范围同样需要医护人员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