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u0001导丝u0001技术u00
TUhjnbcbe - 2025/6/20 23:37:00

01导丝技术概述

▍导丝的重要性

导丝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进入冠状动脉或跨越各种障碍(如迂曲、钙化、狭窄和侧枝循环)的主要工具,还能为后续输送球囊、支架和微导管建立轨道。此外,导丝升级或降级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开通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同时,它还可以预先进入冠状动脉分支,发挥保护和路标的重要作用。

▍导丝的类型

在介入治疗中,造影导丝作为一大关键技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两种类型:超滑导丝,也被称为泥鳅导丝,以及J型导丝,又称诊断导丝。超滑导丝因其出色的辅助送入造影管功能而备受推崇,且在造影完成后可方便地交换导丝,为介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相比之下,J型导丝在进入分支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其长度较短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也显得尤为实用。需要注意的是,J型导丝在造影完成后无法直接交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J型导丝,其前端呈现J形弯曲,这一设计在插管时遇到弯曲变形的血管时尤为有用,因为导丝的前端不会顶在血管壁上,从而有效防止了血管损伤。J形导丝前端的弯曲程度分为大、中、小三种,其中小号弯曲适用于较细的血管,而大号弯曲则有助于调整插管方向,特别是在胆管等走向有变化的部位,借助导丝的弯曲特性,可以轻松地将导丝插入不同方向的分支。

另一方面,超滑导丝,因其外观呈黑色也被称作泥鳅导丝,其导丝硬度有多种选择,包括普通型、柔软型和超硬型。同时,其导丝头端的设计也分为直头形和弯曲的J型,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普通硬度的J型导丝。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殊类型的亲水膜导丝,其头端的抗折力较弱,在外力作用下极易折曲,这种特性使其头端可以被塑造成网篮状,用于搅拌和溶解血栓。这种导丝在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肝静脉内血栓形成以及主动脉内血栓形成时的搅拌溶解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02冠脉造影与介入流程

▍冠脉造影标准流程

在冠脉造影中,血管造影导丝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操控性和弯曲度,更要能在复杂的血管网络中灵活穿梭,为后续的造影操作提供可靠的引导。通过精湛的操作技巧和精准的导丝操控,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血管病变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造影导管的导入

首先,通过动脉鞘将造影导丝插入,并沿此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接下来,进行左室造影和主动脉造影,以排查可能并存的其他疾病。之后,在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冠开口处进行造影,从而全面显示冠脉的状况,精准定位狭窄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并对侧枝循环的状况进行评估。

▍介入治疗操作

在完成造影后,需将造影导管沿造影导丝撤除,并导入导引导管至需治疗的冠脉开口处。接下来,沿导引导管送入冠脉导丝,确保导丝能够顺利通过冠脉开口。随后,将球囊沿导丝推送至导引导管端口约1cm的位置,并固定好球囊导管。之后,通过旋转导丝,使其进入靶血管,并小心地使其通过狭窄处,直至抵达该血管的远端。

将球囊导管沿着已进入靶血管的导丝,逐步推进至狭窄处的中部。一旦位置准确,便使用压力泵充气,使球囊膨胀,从而对狭窄处的血管壁施加压力,促使斑块破裂。在撤出球囊导管后,保留导丝和导引导管,随后将预先装好支架的球囊导管,沿着导丝逐步推进至狭窄处。接着,利用压力泵充盈球囊,以打开支架。若需处理长病变而需植入两个支架,应首先将第一个支架置于病变的远端,并确保第二个支架的远端与第一个支架的近端紧密相连或略重叠。

1
查看完整版本: u0001导丝u0001技术u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