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条底线”、“5个重点环节”、“5项重要措施”医院打响抗疫阻击战。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往日宁静、祥和的氛围。3个多月后,全国各地疫情平息,人们的生活逐步回归正轨。“后疫情时代”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完善。
“医学界”策划了《疫后共鉴》专栏,旨在为广大医务人员分享抗疫经验,以史为鉴,让医疗机构在面对下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有底气。
医院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的中医药优势,为此,“医学界”和医院的毛威院长聊了聊。
2条底线,5个环节,5项措施
谈起医院的发展历程,与传染病防控还颇有渊源,医医院。
年,浙江省*府创建了省医院——医院,医院由省立传染病院、省卫生试验所和省立助产学校合并组建。年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医院随省*府南迁。
这一年正好赶上浙江大地暴发鼠疫,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医院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焚毁疫区。10天内,浙江省疫情得到控制。年,“医院”正式更名为“医院”(以下简称“医院”)。
也许是基于历史传承,医院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迅速作出反应。据毛威介绍,浙江省于1月18日召开了新冠疫情防控紧急会议,之后,医院用了2天时间完成了全面部署工作。
1月18日,医院中层干部大会,紧急布置疫情防控工作
前期工作可以概括为3个关键词,即“2条底线”、“5个重点环节”和“5项重要措施”。“2条底线”为不发生二代感染、不发生医务人员感染。“5个重点环节”为诊断、隔离、防护、报告和消杀,其中,诊断环节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对于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而言,漏诊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像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之类的严重疾病,即使发生漏诊,也只会危及单个患者。但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会祸及整个家庭、社区、单位乃至社会和国家。因此,诊断环节在整个新冠疫情防控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这5个环节在今天看来不足为奇,但当时要想理出头绪来,却并不容易,就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准备而言,考验是前所未有的。”毛威说。
“5项重要措施”也在1月18日进行了部署。
第一,取消休假,全体医务人员在岗值守,为疫情防控做好准备。
第二,取消所有聚集性会议,这项规定之后也成为社会面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三,组建后备队伍。毛威等**班子领导很快意识到,疫情防控工作将会是一场“持久战”,仅靠主力队伍是不够的。这项举措也为之后的支援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四,物资保障。首先,要做好防护服等战略物资的采购准备。其次是医务人员的生活保障,考虑到他们穿、脱防护服等工作的复杂流程,医院从1月18日开始,送餐到科室,保证医务人员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以及牛奶、水果等。医院食堂沟通,如果医务人员需要,可以开小灶。
第五,根据国家要求、医院面临的任务,作出动态调整。“这项措施现在看来是很有前瞻性的。”毛威说。
前瞻性与洞察力决定成败
察微知著、叶落知秋,前瞻性与敏锐的洞察力是领导者的重要素养,在战时,甚至能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医学界”对医院部分前瞻性措施进行了归纳。
第一,为新冠病*检测做好准备。疫情刚暴发时,所有专家对新冠病*的病*学特征知之甚少,病*核酸检测流程复杂、耗时很长。
毛威告诉“医学界”,考虑到新冠病*的特殊性,最开始,标本要统一送到疾控机构进行“初筛”,并由国家实验室“确诊”。
虽然新冠病*检测工作不能在院内开展,医院领导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了准备工作。“基于省卫健委通报的疫情严重性,病*确诊工作都交给国家和疾控部门是不行的。我们要做好准备,一旦国家要求,我们要马上把检测工作开展起来。”毛威说。
第二,远程会诊原则。疫情防控工作开始时,医院就对专家组会诊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原则——专家不进病房。
不进病房如何作出诊断?在平时,这个原则甚至有点匪夷所思,但在特殊时期却意义非凡。
医院防控专家组会诊工作
医院在提出这项要求前考虑了多方面因素。首先,要保护专家不被感染,因为顶级专家资源是有限的,疫情期间还需要专家们持续提供医疗服务。医院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了由7-10名专家组成的会诊专家组,来自感染、呼吸、重症医学、影像、急诊、儿科等重点科室的学科带头人。
而且,专家们承担了全院高危患者24小时的会诊工作,强度极大,连日的压力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作为疾病诊断工作的主力,医院要确保他们不能“倒下”。
其次,疾病特点。新冠肺炎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胸片、血象检查等信息,这些资料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传送,专家根据这些信息即可作出诊断。“医院不是新医院,不承担患者救治工作,医院,专家是一定要进入隔离病房参与救治的。”毛威说。
第三,张贴通告,引导患者有序就诊。疫情期间,医院对就诊流程、家属探视规定、疫区范围等信息进行动态调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