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微创介入科的伏龙凤雏下CTA血管重建
TUhjnbcbe - 2020/12/3 23:24:00
新媒体自媒体招聘微信群 http://www.91np.cn/chaoliu/xinchao/459.html

图刘冲,文郑琳

现代肿瘤化疗(即细胞*药物治疗)创立于上世纪40-50年代,与手术、放疗并称为恶性肿瘤的“三大支柱”治疗手段。70年来,化疗药物无论在种类、作用效率及应用机制上均有长足发展。介入治疗——高速发展的治疗技术,成为恶性肿瘤的“第四支柱”治疗手段。动脉灌注化疗是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亦是提高化疗药物抗癌效力的方式及途径之一。

动脉灌注化疗指:

①经皮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靶血管内注射化疗药物

②经皮下药泵注射化疗药物

③经导管动脉化疗性栓塞术(TACE)

相比常规静脉化疗,动脉灌注化疗有其技术优势

而做好肿瘤动脉介入治疗的关键一步,就是要做好血管内造影导管的超选择动脉插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肿瘤区域的化疗药物浓度,并保护好正常组织。

CTA血管成像技术是通过增强CT扫描并进行图像软件后处理而生成3D血管图像,并可以重建出实体肿瘤的供血动脉,为介入科医生提供一个“手术血管导引路图”。使医生高效而精准地完成血管内微创介入手术。

实战病例1

患者男,63岁,右肺腺癌Ⅳ期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后进展

上图显示肿瘤位于右上肺(箭头)

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右支气管动脉)发自主动脉弓(箭头)

CTA显示肿瘤(红圈)供血动脉(右支气管动脉)发自主动脉弓(红箭)

按照CTA血管重建显示部位,DSA顺利插管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并良好显示肿瘤(红圈)。经超选择插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患者疾病得到控制,现在内科靶向维持治疗。

实战病例2

患者男,79岁,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因体质较弱,评估不能耐受外科手术。

术前增强CT检查显示肝右叶Ⅵ段强化肿瘤(红箭)

CTA血管重建清晰显示腹腔干开口,肝动脉及分支走行,肿瘤供血动脉

介入治疗中按照术前CTA血管路图,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并精准栓塞肿瘤。

CTA血管重建技术不仅可助力介入科医生顺利完成肿瘤微创治疗手术,对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价值。

实战病例3男48岁脾动脉瘤

如上图所示:脾动脉瘤(红箭)

血管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该患者血管瘤了(红箭)与脾动脉主干的关系

并可通过重建图像分析,在术前测量出血管瘤内径大小及瘤颈部直径,以便于介入科医生选择合适的弹簧圈进行血管瘤填塞治疗。

通过DSA造影及CTA血管重建路图引导,术中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入血管瘤内,并释放3D弹簧钢圈成功填充血管瘤。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血管性介入技术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肿瘤,及治疗血管性疾病,为提高疗效,CTA血管重建技术都是一个很有用的辅助手段。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创介入科的伏龙凤雏下CTA血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