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而伟大,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病魔零距离拼搏,把医院,把健康和重生还给了患者……他们,就是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医师们。
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小编带大医院(医院)神经外科,认识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优秀医师。
人物名片
段继新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及脑卒中中心医疗总监、长沙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长沙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沙市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委会颅脑创伤修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委会颅底创伤修复学组委员、医院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颅脑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神经伤残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湖南省抗癫痫协会理事、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第一届脑与脑健康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出血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医学会常务理事、长沙市医学会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创伤杂志》及《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管理上是能手
年,段继新作为学科带头人引医院(医院)星沙本部工作,医院神经外科的重任。他每天工作长达15个小时,有时连续开展四五台手术,周末加班更是常态……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全科室的医护人员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科室从5位医生、9名护士、30张床位的小科室,发展到12位医生、20余名护士、60余张床位的大病区;从最初每月不到10台手术,到现在月手术量60台次,年手术量台次,年收治病人人次。科室先后荣获“长沙市青年文明号”“长沙市工人先锋号”、长沙市卫健委重点专科创建先进集体、医院绩效一等奖及“病人满意科室”等荣誉。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凝聚了段继新及其团队十几年来不辞劳苦的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坚守工作岗位,安排医护人员支持一线抗疫工作。复工复产后,他又坚持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展“两不误”,迅速的投入到临床工作中,经常深夜还在抢救病人。目前科室收治病人及月手术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学科带头人,段继新格外的注重科室人才梯队建设。科室先后引进博士1人,硕士8人,选派20余医院进修。在强大的人才储备力量支撑下,科室先后完成颅脑损伤组、神经介入组、显微手术组、脊髓脊柱组、神经重症组等亚专业分组,计划年底开始收治患者的神经外科ICU也正在建设当中。
随着科室的稳步发展,段继新又将工作的重心向科研转移,为科室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先后主持及参加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医学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办省市级专业研讨会、培训班、沙龙、论坛等学术活动30余场次。多次在全国神经外科大会及省市神经外科年会作专题汇报,分享经验体会。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医院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神经外科界的学术影响。医院连续两届当选为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连续两年荣获“市医学会先进专业委员会”。科室也先后成为市级重点专科,牵头成立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和市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
勤勉敬业,刻苦钻研,在业务上是权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大的知识储备,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造就了段继新高超的医术。十几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余例神经外科手术,在治疗过程中总结出相应的诊疗流程,开展规范化治疗,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先后荣获长沙市“十大技术创新成果”奖、长沙市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长沙市卫健系统“五小”创新项目一等奖、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等荣誉。
医院建立重症脑外伤急救绿色通道,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开颅手术“阶梯减压技术”“双侧控制技术”“T型切口的灵活运用”“颅底带蒂筋膜翻转修补”等新技术,颅脑损伤救治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医院进行单鼻孔经蝶鞍区肿瘤切除术、岩斜区巨大脑膜瘤切除术、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等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医院的空白。牵头成立脑卒中中心,高度融合神经内科、急诊科、急救中心、介入中心等多学科优势,打造“区域*金时间救治圈”,建立中西结合早期快速康复平台。积极开展急性脑梗塞动脉取栓术、脑动脉瘤开颅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术、脑血管畸形切除术及血管内栓塞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等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达省内先进水平。
或许很多人一时很难理解这些医疗术语,而正是这些率先开展的一项项先进医疗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抢救治疗了许许多多危重疑难患者,为他们送去了健康和幸福。一名19岁的大学生,突发头痛呕吐,随后陷入昏迷,CT显示右颞叶脑出血,生命垂危,高度怀疑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段继新亲自主刀紧急手术,打了一场完美的“生命保卫战”,患者奇迹般康复,重新回到大学课堂。73岁的李嗲嗲,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陷入昏迷,连医院。段继新马上组织医生行CTA、DSA检查,发现双侧颈内动脉瘤,凌晨紧急行双侧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病人顺利康复……
作为一名医生,制定出完美、及时的诊疗计划,抢救危重病人,就是给了患者心中最神圣的希望,也是医者绽放的天使般的圣洁之美。从医数十年,这样的危急时刻,段继新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成为了患者心中名副其实的“保护神”。
无私无畏,廉洁自律,在作风上是楷模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段继新知道仅仅只有精湛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服务的艺术。从医以来,他从不收受病人的红包,不是当面拒绝,就是偷偷地交到住院费中。多次带头给有困难的病人捐款,曾组织科室给来自贵州的患病孩子捐款余元。凭着对医生职业的使命感,他视患者如亲人,在医术上力求精湛,在学术上攻城拔寨,最终收获了种种美誉,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先后荣获“长沙市十佳医学重点学(专)科带头人”“长沙市十大技术创新标兵”“长沙市优秀医师”“长沙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员”、医院“优秀科主任”、连续六年荣获年度嘉奖并记三等功。
有一次,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到长沙旅游,返程时在*花国际机场突发头痛、昏迷,医院,急诊检查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必须紧急手术,而家属银行卡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已是凌晨,家属无法联系使馆寻求帮助,举目无亲,着急万分,段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连夜紧急手术。手术结束已经是早上6点,病人送入重症监护室,他又妥善安排家属到病房休息。
病人术后神志好转后再次昏迷,情况十分危急,段继新每天到重症监护室查看病人,制定周密的诊疗计划。历经20余天的努力,病人情况转危为安,准备包机返回马来西亚,他又亲自交代途中需要注意的各项细节,将病人送上救护车。直到十多个小时后,家属医院,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期间家属多次送红包表示感谢,都被他婉言拒绝。
为“医”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行医二十余载,留下口碑一路,段继新却说,“这算不得什么,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他深深热爱着他所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热爱着他的患者,将全部心血倾注在自己的事业里,在坚定地理想里,用热情、用爱心、用科学去医治患者,解除病痛,创造幸福,谱就了共产*员的浩然正气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情怀。
文章素材:宣传科
编辑、审核:宣传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