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
2.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常伴有(头痛,背痛,肌肉关节痛)。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起病隐匿,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可有弛张性低热,一般<39℃)。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化脓性感染,高热,寒战,常可突发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脾大,贫血,杵状指/趾),可发生(动脉栓塞),其中以(脑栓塞)发生率最高
3.绝大多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可闻及(心脏杂音)。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周围体征有(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出现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周围体征有(Roth斑,表现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处出现的豌豆大小的红或紫红色痛性结节)
4.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以(主动脉瓣受损)病人最多见
5.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有价值的,最重要的方法是(血培养)
6.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措施是(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用药原则为(早期使用,充分用药,大剂量和长疗程,静脉用药为主)。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如(草绿色链球菌)
7.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适宜的饮食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
8.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出现发热时的护理措施有(观察体温及皮肤粘膜,每4-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检查有无指,趾甲下线出血,手掌和足底无痛性出血红斑,Osler结节等周围体征,高热时应卧床休息,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等,大汗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注意补充电解质,注意口腔护理,防止感染,增加食欲)
9.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采集血标本的方法是(对于未开始治疗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应在第一日每间隔一小时采血一次,共三次,已使用过抗生素的病人,应停药后2-7天后采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应在住院后3小时内,每隔一小时共抽取三次血标本后开始治疗,每次抽取静脉血10-20ml)
10.应严密观察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心脏杂音部位,强度,性质有无变化),尤其注意观察(脏器动脉栓塞)有关症状
1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在就诊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有心内膜炎病史),在实施(口腔内手术如拔牙,扁桃体摘除,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及泌尿,消化道侵入性检查或其他外科手术)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心脏瓣膜疾病病人的护理
1.风湿性心瓣膜病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反复感染有关,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
2.临床上最常见的联合瓣膜病是(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咳嗽),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可常出现以(房颤)为代表的心律失常,可有(心悸,乏力,甚至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疼痛,下肢水肿,咳血)
4.二尖瓣狭窄可出现(面部两颧发红,口唇轻度发绀)呈二尖瓣面容,最重要的体征为(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第一心音亢进
5.确诊二尖瓣狭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x线检查可发现(左心房增大,增厚,后前位左缘变直呈梨形心)
6.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表现如心悸,疲倦,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7.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最重要的体征是(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向(腋下及左肩胛下区)传导,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并向左下移位),第二心音亢进或分裂,第一心音减弱
8.主动脉瓣狭窄典型的三联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
9.主动脉瓣狭窄最重要的体征是(主动脉区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颈部)传导
10.明确诊断,判断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重要方法是(超声心动图)
1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强烈震动感,常有体位性头晕,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尖搏动呈抬举性,若反流量大,主动脉舒张压显著降低,可引起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出现心绞痛)
1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重要的体征是(第二主动脉区可闻及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颈动脉搏动明显,血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而出现周围血管征如(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大动脉枪击音)等
13.心脏瓣膜疾病病人首要的并发症,也是就诊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14.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心率失常是(房颤)
1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发生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
16.心脏瓣膜疾病若发生栓塞则多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有房颤)的病人,原因是(血栓脱落引起周围动脉栓塞),以(脑动脉栓塞)最常见
17.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病人预防心衰与护理措施包括(预防呼吸道感染及风湿活动,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严格控制入量及静脉输液滴速,若发生心力衰竭置病人于半卧位,吸氧,给予低热量,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适量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18.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房颤病人服阿司匹林以(防止附壁血栓形成),若有附壁血栓形成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体位突然改变)以免(附壁血栓脱落引起动脉栓塞),密切观察(栓塞发生的征兆),脑栓塞可引起(言语不清,肢体活动受限,偏瘫),四肢动脉栓塞可出现(肢体剧烈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改变),肾动脉栓塞可出现(剧烈腰痛),肺动脉栓塞可出现(突然剧烈胸痛和呼吸困难,发绀,咯血,休克)
19.反复发生扁桃体炎的病人,在(风湿活动控制后2-4个月)可行手术摘除扁桃体,在(拔牙,内镜检查,分娩,导尿,人工流产)等术前,应告诉医生自己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便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心肌病病人的护理
1.扩张型心肌病常伴有(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猝死),也是导致(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发病以(科萨奇病*B感染)关系最为密切
2.扩张型心肌病起病缓慢,常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时方就诊,如(极度乏力,心悸,气急甚至端坐呼吸,水肿,肝大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栓塞或猝死)
3.扩张型心肌病的最主要的体征是(心脏扩大),叩诊(心界扩大)
4.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预防栓塞,改善心肌代谢,预防猝死)
5.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6.肥厚型心肌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室壁过厚,流出道阶差大)常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7.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心动图)
8.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部分病人可无自觉症状,绝大部分病人可有劳力性呼吸困难,部分病人有心悸,胸痛,心率失常,伴有流出道梗阻的病人由于左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心排血量降低,可出现黑朦,起立或运动时可出现眩晕,甚至神志丧失)
9.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应避免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药物)如(洋地*等)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忌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免(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10.心肌病病人当出现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流量2-4L/min),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遵医嘱应用(钙通道组织剂,β受体阻滞剂)
11.心肌病病人应避免发病的诱因,防止诱发(心绞痛),避免(劳累,提取重物,突然起立或屏气,跑步,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等,若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或伴有冷汗,恶心,呕吐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以及时处理
12.因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对洋地*耐受性差,故使用时应(警惕发生中*反应),严格控制(输液量,滴速)以防发生(急性肺水肿)
13.心肌病病人应避免发生晕厥的诱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或紧张,突然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朦等先兆时应(立即平卧)以免摔伤,有晕厥史病人避免(独自一人外出活动)以防发生意外
14.心肌病病人适宜的饮食为(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有心力衰竭病人需(低盐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防寒保暖,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
1.急性心包炎病人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包压塞,全身症状)的表现
2.纤维性心包炎最主要的症状是(胸痛),常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可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及左肩胛骨),性质为(压榨样或锐痛,也可闷痛),常因(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吞咽)时加重。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全身症状的表现有(因压迫食管及气管出现干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也可有发冷,发热,乏力,烦躁,心前区或上腹部闷胀等,因大量渗液影响静脉回流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心脏积液快速增加)可引起心包压塞,出现(气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冰凉),严重者出现意识恍惚,发生休克,急性循环衰竭
3.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最典型的体征是(心包摩擦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坐位,身体前倾,深吸气)时最明显,(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可作出心包炎的诊断
4.心包积液时出现的体征为(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搏动弱),大量积液时可出现(Ewart征)即(左肩胛骨下叩诊浊音,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5.心包压塞时可出现(奇脉),即(大量积液病人,触诊时桡动脉搏动呈吸气性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复原),也可通过血压测量来诊断,即(吸气时动脉收缩压下降10mmHg或更多)
6.对渗出性心包炎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是(x线),可见(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样),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肺部无明显充血而心影显著增大)为心包积液的x线特征性表现
7.对诊断心包积液迅速可靠的检查是(超声心动图)
8.复发性心包炎应用(秋水仙碱),缓慢减量停药
9.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病因以(结核性心包炎)最为常见
10.缩窄性心包炎的常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或疼痛,也可因肺静脉压升高而导致症状如咳嗽,活动后气促)
11.缩窄性心包炎可出现的体征是(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脉搏细弱无力,动脉收缩压降低,脉压变小,有时可有房颤,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率增快),可见(Kussmaul征)即(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适应性扩张的能力,致静脉压增高,吸气时颈静脉扩张更明显)
12.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应尽早行(心包剥离术)
13.心包炎病人若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取(半卧位或前倾坐位)
14.心包炎病人适宜的饮食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15.应密切观察心包炎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心律,血压,面色,心包压塞的表现),若(血压下降明显,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对于水肿明显及使用利尿剂的病人,应(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水肿部位皮肤弹性,完整性),注意(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心律不齐)等低血压的表现(定期复查血钾)
16.心包穿刺术前备静脉用(阿托品),术前禁食(4-6小时),术中嘱病人(勿剧烈咳嗽,深呼吸),抽液过程中注意(随时夹闭胶管),抽液要(缓慢),首次抽液不宜超过(ml)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1.高血压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2.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
3.高血压分级
楼楼把表格发到了89楼,这样闵那桑就不用到处翻书找了。高血压的分级遵循一定规律:收缩压增加20mmHg,舒张压增加10mmHg,只要记住I级高血压,那II级,III级高血压就很容易推断出来
4.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乏力,失眠,有时可有心悸和心前区不适等症状,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5.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可引起(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衰竭,视网膜改变),脑血管意的出现原因为(脑动脉硬化,可发生脑动脉血栓形成和微小动脉瘤,若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脑出血),心力衰竭的出现原因为(左心室后的负荷加重,心肌肥厚与扩大,可出现心力衰竭),肾衰竭的出现原因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引起肾小球肥大,硬化,最终导致肾衰竭),出现视网膜改变的原因是(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后发展出现硬化,视网膜动脉狭窄,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6.高血压病人若出现高血压危象可出现的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心悸,气急,视力模糊,恶心,呕吐)
7.高血压病人若出现高血压脑病临床上以(脑部症状和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抽搐,甚至昏迷)
8.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可减少水钠潴留以减轻心脏负荷。减轻体重,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
9.降压药物使用原则是(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选择病人适合的降压药物)以(增强疗效)
10.利尿剂主要不良反应有(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常有的不良反应是(心动过缓,支气管收缩),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主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头痛,长期应用可致胫前水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干咳,皮疹,味觉异常)
11.高血压急症应(迅速降血压),48小时内血压不低于(/mmHg),处理高血压急症临床上首选(硝普钠),使用时注意(避光使用,现用现配)
12.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病人应取(半卧位)
13.高血压病人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给予(吸氧4-6L/min),有急性肺水肿时可给予经(20-30%乙醇)湿化吸氧,流量(6-8L/min)
14.某些降压药物可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故应指导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眩晕,恶心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管供应),避免(迅速改变体位),不用(过热)的水洗澡和蒸汽浴。
往期推荐01每日一练(含视频题)
02每日一练(含最新预测视频题)
03只为护考而来(含视频题讲解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