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如果不发生破裂,可能病人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但是,一旦发生破裂,后果就非常严重,如果不能及时抢救,就会危及性命。
动脉瘤第一次破裂会有25%的人有生命危险,原因是一旦破裂会导致广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严重脑损伤。包括广泛脑血管痉挛(导致重要脑组织功能受损),脑内血肿,颅内压力增高诱发脑疝(脑疝可导致突然昏迷,呼吸心跳停止)等,都会威胁生命。
01脑动脉瘤是如何破裂的?脑动脉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或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破裂,根据破口的大小和出血量的多少,病人表现和预后不一样。
忧虑、紧张、激动、血压突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体力劳动、性生活等都是动脉瘤破裂的诱发因素。
02脑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大小有关系吗?有关系!动脉瘤的大小与破裂风险呈正相关。
03动脉瘤破裂前有预警信号吗?40%的动脉瘤在破裂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张或局部少量漏血的过程,表现为:
1.突然头痛;
2.呕吐;
3.脖子僵硬;
4.眼皮下垂。
患者也会因动脉瘤体积增大而导致缺血性卒中一系列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头晕等。
04脑动脉破裂后会自愈吗?有一些未破裂的动脉瘤可能形成血栓,从而愈合。但是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自愈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都会再次发生出血,因此要积极进行治疗,闭塞动脉瘤,防止再出血。
05脑动脉瘤有哪些治疗方法?手术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外科手术。手术夹闭、血管内绕线或分流器可用于封堵未破裂的脑动脉瘤,并有助于防止未来破裂。然而,在一些未破裂的脑动脉瘤中,手术的已知风险可能超过潜在的益处。
手术夹钳是一种封闭动脉瘤的方法。神经外科医生去除颅骨的一部分以进入动脉瘤,并找到为动脉瘤供血的血管。然后,在动脉瘤上放一个小金属夹,以阻止血液流向它。
血管栓塞比外科手术夹钳的侵入性小。通常在腹股沟处将一根导管插入动脉,然后将其穿过患者的身体穿入动脉瘤。然后用一根导丝将一根柔软的铂丝穿过导管进入动脉瘤。这些金属丝盘绕在动脉瘤内,阻断了血液流动,从本质上将动脉瘤与动脉隔离开来。
这两种手术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大脑出血或流向大脑的血液减少。血管内栓塞的侵入性较低,起初可能更不受威胁,但由于动脉瘤的重开,未来需要重复手术的风险可能略高。
血流导向装置可用于脑血管瘤的较新治疗方法包括血流分流器、管状支架样植入物,通过将血流从动脉瘤囊中转移而起作用。这种转移可以阻止动脉瘤内的血液流动,从而刺激身体愈合,促进母动脉的重建。对于不能用其他方法不受威胁治疗的大动脉瘤,流量分流器可能特别有用。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旨在缓解症状和控制并发症。
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其他)可用于治疗头痛。
钙通道阻滞剂可防止钙进入血管壁细胞。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血管的不稳定变窄(血管痉挛),这可能是动脉瘤破裂的并发症。这些药物之一尼莫地平(Nymalize,Nimotop)已被证明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不足引起的延迟性脑损伤的风险。
预防中风引起的血液不足的干预措施包括静脉注射称为升压药的药物,该药物可升高血压以克服狭窄血管的阻力。预防中风的另一种干预措施是血管成形术。在此过程中,外科医生使用导管使微小的气球膨胀,从而使大脑中狭窄的血管膨胀。也可以使用一种称为血管扩张剂的药物来扩大患处的血管。
抗癫痫药可用于治疗与动脉瘤破裂有关的癫痫发作。这些药物包括左乙拉西坦(Keppra),苯妥英钠(Dilantin,Phenytek等),丙戊酸(Depakene)等。
脑动脉血管瘤就像隐形不定时炸弹,难以预防,一旦破裂,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尤其是对于脑动脉瘤破裂的高峰人群——40岁以上的中年患者,医院做脑部核磁检查,及早发现脑动脉瘤,及早治疗。而对于对于脑动脉瘤突然破裂的患者,一旦发现破裂出血,应让病人平卧,尽量少搬动病人,并且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医院进行治疗。以上就是有关脑动脉瘤的内容,若您有更多想要了解的信息,可拨打热线--或添加
昨天上午,正在康复中的出院患者刘某向我院神经外科发来了一段挥手视频,对救其一命的各位医生表达谢意。
前不久的一天夜晚,正在码头工作的安徽人刘某突然感觉头痛欲裂,伴随数次呕吐,当时并未介意,仅短暂停工卧床休息,但其头疼症状没有好转,反而逐渐陷入昏迷,遂在深夜12点左右被家人立即送往我院急救。
“到达我院时,患者已深度昏迷,瞳孔不等大,呼吸急促、鼾声呼吸,出现了临床上的脑疝危象,情况相当危急,如不及时手术,将很快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接诊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余坚回忆当时刘某入院情形。
经过急诊CT检查,患者被诊断为脑疝、右侧颞叶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
“随时可能‘爆炸’。”余坚向患者家属解释,脑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动脉壁的局部异常膨出,就像血管壁上吹起来一个气球;此处血流冲击的力度较大,血管壁容易因顶不住压力而向外隆起。
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犹如把整个脑袋泡在血水中,常引起脑血管痉挛和脑肿胀,其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而且,很容易在短期内发生第二次、第三次出血,其死亡率逐次增加,素有“深埋脑中的不定时炸弹”之称。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来不及做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被立即送往手术室进行抢救。
颅内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技术要求极高的手术之一。术中,手术团队发现其大脑表面大量淤血,脑组织肿胀,无法立即找到破裂动脉瘤。于是,他们一边及时清理淤血,一边小心翼翼顺着血管逐一探查,终于在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发现一处直径约7mm的破裂的动脉瘤。
在显微镜下,手术团队细致专注地对瘤颈进行分离、塑型,最后成功夹闭了动脉瘤。术后复查显示,患者动脉瘤完全夹闭,载瘤动脉通畅。
术后第二天,医生查房时发现刘某仍然昏迷,CT复查提示脑内再次出血。于是,在手术室、麻醉科等科室的配合下,神经外科刘艺春、余坚两位主任医师又立即为其实施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用微创的方式清除了约50ml血肿。
刘艺春介绍,此手术方式较传统开颅手术有诸多优点:在直视下清除血肿,避免血肿周边的脑组织损伤;神经内镜可以提供良好的照明和宽阔的视野,清除血肿更彻底;神经内镜可以发现活动性出血,并在直视下进行止血,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住院治疗三星期后,患者神志完全清醒,一侧肢体尚存偏瘫,目前已出院慢慢康复。
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积极研究开展和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医院规定的技术项目和部分重点学科的技术项目。对各种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常规开展颅内各种肿瘤切除术、脑动脉瘤夹闭术、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及软通道血肿定向引流术、脑血管畸形切除术、脊髓肿瘤切除以及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等显微外科手术,必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技术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