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郭大乔颅外颈动脉夹层的诊治
TUhjnbcbe - 2021/2/14 9:55:00

颅外段颈动脉夹层(CAD)在临床上较少见,指颈部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流入其管壁内形成血管壁分层的病变,造成管腔狭窄、闭塞或形成夹层动脉瘤,进而导致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后果。年12月18~19日,在“乐真”血管论坛上,来自医院的化郭大乔教授就颅外颈动脉夹层的诊治作了精彩的演讲。

CAD是年轻患者卒中常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CAD的好发年龄为35~70岁,平均年龄为44.5岁。研究显示年轻卒中患者中,自发性动脉夹层约占20~25%,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的平均年发病率为1.72/,;自发性椎动脉夹层的平均年发病率为0.97/,。因此,CAD的治疗对于预防年轻患者群体卒中意义重大。

CAD通常在颈动脉分叉远端2cm或更远处发生。13%~22%的病变可同时存在多处头颈部动脉夹层。因血栓栓塞或灌注不足导致脑缺血,血栓栓塞被认为是导致缺血性症状的主要原因。

溶栓和抗栓治疗

年的一项研究采用静脉溶栓技书治疗急性卒中的RCT研究并未排除CAD,结果显示溶栓对CAD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同样安全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其时间窗口较短,症状发作的3~4.5h内行静脉内rtPA治疗[1]。此外,年的一项研究纳入非随机研究超过1,例急性CAD,结果表明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无差异[2]。

因颅外CAD而发生缺血性神经系统症状时,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都是合理的选择。但是抗血栓治疗需在溶栓治疗完成24h后再实施。若患者不适合静脉溶栓,抗血栓治疗可即刻开始。非缺血性症状的颅外CAD优选抗血小板治疗。目前,抗血栓治疗的疗程尚无定论,或可依据血管壁愈合或血管异常消退的时候来指导用药。大多数动脉异常在3个月内停止进展或消退,而至到6个月时仍未重构正常管腔的血管恢复的可能性较低。手术治疗

颅外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行充分抗血栓治疗后仍有明确复发性缺血事件时,可考虑腔内治疗,其包括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开环支架或闭环支架均可)、覆膜支架植入术、裸支架+弹簧圈栓塞术。腔内治疗失败或不适合腔内治疗的病例可选择开放手术治疗,外科血管重建,旁路术、动脉内膜切除术,取栓术。

CAD病变中血栓负荷大,腔内术中选择栓子保护装置(EDP)可减少栓塞并发症,需注意EPD通过夹层血管段(扭曲、狭窄)的风险。推荐独立导丝技术的EPD,导丝率先通过病变以提高EPD通过率,回撤EPD后仍可维持导丝通路,必要时帮助输送其他器械。实例分析1、对于远端弯曲部位的颈动脉夹层,可选择顺应性较好的Solitaire开环支架。2、对于已经形成动脉瘤的病变,可在真腔植入裸支架后,在瘤体内置入弹簧圈进行栓塞。3、对于靶血管直径较均匀、且大小合适,可选用Viabahn支架进行隔绝。4、对于累及远端C2、C3段的病变,可选择颅外颈动脉支架桥接颅内支架的策略。

总 结

对于符合适应证的CAD患者,急性期可采用溶栓治疗;亚急性期可采用抗栓治疗(抗凝或抗血小板)。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抗栓治疗后仍有复发性缺血患者。其中腔内治疗有良好的短中期疗效,但是术中需注意真假腔鉴别、导丝操控、EPD应用、支架选择以及颅内病变处理等。

参考文献[1]EngelterST,DallongevilleJ,KlossM,etal.ThrombolysisinCervicalArteryDissection–DatafromtheCervicalArteryDissectionandIschaemicStrokePatients(CADISP)database.EurJNeurol.;19(9):-;[2]ChowdhuryMM,SabbaghCN,JacksonD,etal.AntithromboticTreatmentforAcuteExtracranialCarotidArteryDissections:AMeta-Analysis.EurJVascEndovascSurg.;50(2):-;本篇文章经专家授权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郭大乔颅外颈动脉夹层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