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介入治疗
(0分13秒--2分07秒)
肝细胞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第5位)和死亡率(第3位)均高。介入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手段。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介入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分为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经皮间质性治疗和消融治疗。TACE介绍及操作
(2分07秒--8分28秒)
TACE发展史:年开始,发展越来越快,从普通TACE发展到C-TACE和D-TACE。
TACE原理:正常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肝动脉供血占20%,门静脉供血占80%;肝癌的血液供应95-99%来自肝动脉。通过阻塞肝动脉,肝癌血供量减少量为正常肝的4倍以上,抑制癌细胞的血供,达到抗癌效果。
TACE药物包括化疗药(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等)和栓塞剂(碘油和明胶海绵等)。注药途径为股动脉→腹主动脉→肝动脉→动脉分支。
TACE常用器械包括:高压注射器,导管,动脉鞘,穿刺针,导丝。
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造影→插入肿瘤供血血管→药物灌注→碘油栓塞→肝动脉造影→拔管包扎。
TACE原则及适应症、禁忌症
(8分30秒--14分21秒)
原则: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
2.严格掌握适应证。
3.肿瘤的供养血管内治疗。
4.保护肝功能。
5.规范化和个体化等。
适应症:
1.CNLCIb-部分IIIb期患者。
2.可复通门静脉血流患者。
3.门静脉高压出血患者。
4.术后发现残癌或复发灶患者。
禁忌症:
1.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2.凝血功能障碍。
3.门静脉主干完全被癌栓栓塞。
4.肿瘤远处广泛转移。
5.肿瘤占全肝体积的比例≥70%。
6.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减少等。
TACE术后不良反应及疗效评估
(14分23秒--17分46秒)
不良反应:最常见为栓塞后综合征(发热、疼痛和恶心等),其次为出血、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排尿困难等。
并发症:急性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胆囊炎和胆囊穿孔等。
疗效评价:依据实体瘤mRECIST和EASL评价标准。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客观应答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和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TTP)。
影响疗效因素包括肝硬化程度、肝功能状态、血清AFP水平等。与患者体质,肿瘤大小,严重程度相关。
TACE手术介绍
(17分47秒--25分29秒)
术前准备:1.血液常规检查。2.碘过敏试验。3.备皮。4.禁食等。
术中注意事项:1.动作轻柔。2.预防血栓。3.密切观察病人反应等。
术后护理:1.一级护理。2.加压包扎。3.禁食水。4.保肝治疗。5..对症处理。6.免疫治疗等。
不良反应护理:1.胃肠道反应护理。2.腹痛的护理。3.发热护理。4.肝功能损害的护理。5.肾功能损害的护理。
TACE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25分31秒--30分38秒)
优点:1.微创。2.可重复强。3.疗效相对较高。4.定位准确。5.并发症少。6.与手术相互配合。
缺点:1.癌细胞残留。2.耐药性。3.血管闭塞。4.门静脉高压。5.肝功能受损等。
注意事项:1.超选。2.门静脉使用支架处理癌栓。3.TACE联合局部消融治疗。4.颗粒性栓塞剂的使用。5.重视局部+局部治疗和局部+全身治疗。
——智行和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