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见证middot传承丨山医大一院
TUhjnbcbe - 2021/5/6 15:05:00

穿越六十余载的风雨历程,

那些或珍贵或泛*的故事、

记忆与照片,

在这里,再次浮现于眼前。

就让回忆悄悄放慢时间,

步履匆匆的你,放慢脚步,

静静聆听曾经那段留声岁月,

在耳边响起优美生动的旋律。

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一直陪伴着你我。

也将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一院人,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敬畏生命救死扶伤

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跟世界医学发展步伐,在脏器移植、精准治疗、微创手术、急危重症救治等领域不断突破;大力开展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以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设施、一流质量,为三晋人民提供“安全、便捷、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年

肾内科在省内率先开展在X光引导定位下肾穿刺活检术以及B超导向下经皮肾活检术。

耳鼻喉科联合山西广播电台,在国内首家开展“空中致敏花粉浓度及分布”预报试播工作。

心胸外科成功开展“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重症法洛氏四联症手术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展首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肾内科在省内率先开展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消化科开展24小时PH检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及功能性胃肠病诊断及治疗工作。

妇科开设宫颈病变专科门诊,结合阴道镜诊断治疗宫颈癌前病变、HPV检测、HPV亚临床感染的治疗随访。

产科开展无痛人流术,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通液+盆腔粘连松解术,异位妊娠微创手术等技术。

耳鼻喉科完成省内首例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

我院成功进行省内首例胰肾联合移植。

泌尿外科在省内首家开展腹腔镜手术。

耳鼻喉科完成省内首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

年神经外科成功完成省内首例海绵窦肿瘤切除术。

年心胸外科独立自主成功实施省内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一年后患者回到我院与医护人员欢聚一堂。

口腔科开展颌面部缺损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显微外科等技术。

年我院首例肝移植患者痊愈出院。

心胸外科完成低温室颤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开展“双孔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瓣叶加长术”及“细小主动脉瓣环加宽术”等术式等术式。

年我院完成变性人手术。

妇科成功实施省内首例悬吊式腹腔镜手术。

开展省内首例泌尿单孔腹腔镜手术。

完成省内首例小儿外科食管替代术。

呼吸科在省内率先独立开展内科胸腔镜检查术。

泌尿外科在省内率先成功开展显微精道重建术。

感染病科开展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肝硬度检测技术。引进人工肝血液净化机,开展“血浆置换术”人工肝技术。

普外科腹腔镜下十二指肠间质瘤切除术为国内首创。

年7月,泌尿外科顺利完成3D腹腔镜手术,标志着我院腹腔镜技术新的跨越。

普外科在省内首家开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心血管内科应用RippleMapping标测技术为房扑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省内率先开展智能AI指导下房颤消融技术。

骨科在省内首家独立完成微创SuperPathTM全髋关节置换术。

泌尿外科与生殖中心合作成功开展省内首例显微取精术。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独立自主完成省内首例经气管镜直视下气管支架置入术。

“达芬奇”和一院的故事

年5月11日,代表最高医疗科技水平的全国第66台、山西省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医院。年6月19日,医院普外科顺利完成一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除京津地区外,华北首例机器人辅助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年7月12日,医院妇科顺利完成了一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的子宫全切除术。这是山西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妇科手术。年初,医院普外科胃肠专业和疝与腹壁专业共同完成山西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年2月7日,医院泌尿外科和普通外科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下巨大肾癌根治+腹主动脉淋巴清扫术。年8月31日,医院普外科腺体外科成功施行了一例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右叶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右侧喉返神经探查+右颈VI区淋巴结清扫术,填补了山西省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技术的空白。年9月,一位91岁的高龄患者成功接受了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并康复出院,创造了一院该项手术的最高年龄记录。年

普外科完成省内首例罕见肝固有动脉瘤切除手术。

泌尿外科成功为患者施行阴囊镜手术。

“熊猫血”年1月13日凌晨2点,医院行急诊剖宫产后的38岁高龄产妇因术后大出血紧急转诊至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

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已经进行性下降至6g/dl,同时存在多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需要紧急输血。然而患者的血型为AB型Rh阳性Fya阴性这种稀有血型,这种Fya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在中国人群中比例极低,大约仅为千分之三。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如果再缺乏合适的血源,挽救患者生命的可能性极低。

山医大一院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王斌全院长为组长的,由医务处、重症医学科、输血科、产科、血液科、感染病科、消化科、呼吸科、肾内科等专家组成的多学科救治组,一方面紧急开设绿色急救通道,针对病因进行救治和生命支持,另一方面多渠道积极寻找血源,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患者的生命。

山医大一院当即开设了24小时急救献血热线并愿意为供血者提供交通和食宿等费用。同时向全国各界发出求助信息,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找到相合血液。消息经中央电视台、山西卫视、各大网络媒体发布出去后,全国多地市民纷纷投入到这场爱心行动中,配型、找血、献血、送血、捐款……一人牵动万人心,无声的行动,上演着人间真情,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刻内涵,把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崇高精神写在了中国年春天的史册上。

年1月14日凌晨零点,来自榆次的第一位志愿者献出宝贵的血液,为患者撑起了生命的希望;年1月16日上午,由四川宜宾血型匹配志愿者提供的血液空运到达医院;上午9:59,血液输入患者体内;下午3:45,第二批由深圳到达的4个单位血液送至医院输血科,血液的及时输入为进一步救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历了数次惊心动魄的抢救,年1月30日,农历大年初三,在ICU病房见到了“熊猫血”产妇,ICU刘虹主任介绍到,产妇病情好转,将于不日出院。听到这个消息,产妇激动的流出了泪水,哽咽着声音说道:“感谢各位好心人,无偿献血,感谢这些天来,山医大一院对我全心全意的治疗和呵护,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前一天,“熊猫血”产妇康复出院。考虑到其家庭经济比较困难,ICU全体医护人员自发捐款元,为了让她的归家旅途更加平安,山医大一院还派出救护车及随行志愿者一路照顾。

“渐冻人”患者的妈妈梦

年5月3日,在医院产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的全力协作下,成功为“渐冻人”患者实施了剖宫产,实现了其当妈妈的愿望。这是目前国内成功实施的第二例“渐冻人”剖宫产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

“渐冻人”即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被称为世界五大绝症之一。由于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患者近端肌肉对称性、进行性萎缩和无力。26岁的患者全身仅有右手手指可以小范围活动,医学查体显示:肢体近端肌力0级,远端1级。

年5月2日,患者住进山医大一院产科病房的当天下午,医务处立即协助产科组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共同进行手术风险评估,为患者量身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术后应急方案。

患者的情况对麻醉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由于严重的脊柱侧弯,椎管内间隙的严重变形以及担心局麻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带来的*性反应,全麻无疑是首选的麻醉方式。但患者对肌松药异常敏感,可能出现拔管困难、带管时间长、肺部感染等问题,导致患者ICU停留时间长。考虑到脊柱侧弯患者使用吸入麻醉药可能引起恶性高热,经过慎重考虑,麻醉团队决定采用BIS监测下无肌松全凭静脉麻醉。同时考虑到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对呼吸系统的不利影响以及为减少全麻药物使用,采用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年5月3日上午8时45分,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入了手术室,由于肌肉无力,大家小心的将患者抱到手术台上。巡回护士轻轻握住她的手,俯身告诉她,“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上午9时40分,胎儿娩出,体重g,Apgar评分(新生儿评分)10分。当新生儿响亮的哭声在手术室里响起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替这位坚强的妈妈和这个家庭感到由衷的喜悦。然而大家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患者能否顺利苏醒拔管,关系着这场战役的最终成败。

上午10时30分,剖宫产手术结束,停止麻醉药,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并且能够配合麻醉医生的各项指令,自主呼吸恢复,顺利吸痰拔管。

“我的孩子好不好?能给我看一下么?”清醒后的她看着刚出生的宝宝照片,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这样的场面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期待!

来源:院史办

责编:杨丽红

编辑:田浩张文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见证middot传承丨山医大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