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5岁,因主诉“反复头痛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未发现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后予查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右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双层征。
DSA术中可见瘤体全部显影
测量瘤体
下意识把前次造影结果打开,对比了一下,没想到瘤体增大了,还好瘤体没有破,为病人捏了一把汗。
3D重建结果,可见瘤偏一边,破口应该朝向内侧,这是本次重点填塞的位置。
单纯右椎动脉造影没办法完全确认双侧椎动脉汇合处,但可通过两边3d重建融合找出双侧椎动脉汇合处『貌似可以通过双鞘同时造影确认,但现在的3d这么强大,没必要双鞘了』。
指引管:envoyDA,路图将支架导管prowerplus放到基动脉,支架1:enterprise4.5*37植入支架导管等待释放
Echelon45度的预塑形,在内膜破口处分别用QC圈9*30-3D,hypersoft6*20-3D,发现能有显影,继续用target6*30-3D填塞。
将Enterprise支架半释放,继续用QC6*15-3D,填塞,希望QC圈能将微导管直接顶到瘤体的近心端,但后来事实证明没办法心想事成,只能小心将微导管退至近心端(如下图):
继续用QC6*15-3D,填塞近心端,仍有显影,接着用hypersoft5*20-3D填塞
但仍有少许显影,箭头提示处显影剂有点滞留,全释放enterprise,准备下一步。希望第二步杠杠的!
希望第二枚混搭支架LVIS4.5*30可以起到血流导向作用,接着在路图下释放第二枚传说中的半密网支架,术中由于怕瘤体少许显影处支架释放后仍有显影,特地在此处进行较为致密推LVIS。
LVIS半密网的血流导向效果真的出现了,近心端原来箭头的地方完全没有显影,效果杠杠的!
展示下侧位片:
以前一直听说缩小的DSA容易骗人,故特地局部放大做造影,这下清楚了,担心的地方没有造影剂显影。
远心端有点推密了。
还算Satisfactory!结束本次的战斗,期待患者的6个月的随访结果。
致谢:康德智教授-余良宏教授团队
技术支持:戴琳孙教授、葆哥、远在西藏的李西锋教授,还有我们的DSA团队和麻醉团队
转载声明:版权申明
文章来源:神经介入资讯
更多精彩指南:
多种方法处理颅内复杂多发动脉瘤
医院田甜团队-血泡样动脉瘤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
支扩竟然能变成这个样子,快来学学火眼金睛!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上海专家共识
影像学引导肺癌冷冻消融治疗专家共识版
门静脉血栓TIPS及局部溶栓治疗
CT、MRI、超声,谁更适合引导微创介入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