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脑血医院介入科来助力
TUhjnbcbe - 2021/5/8 16:47:00

我国每年死于脑中风的患者人数超过100万,而脑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颅内外血管狭窄既可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可继发血栓形成,造成脑梗死,还可因狭窄处的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阻塞远端脑血管造成脑栓塞。

01

如何诊断脑血管狭窄?

全脑血管造影术被认为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可以动态、全面的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变异情况、侧支代偿情况、Willis环情况和计算狭窄率。

02

如何治疗脑血管狭窄?

目前脑血管狭窄的治疗大致分为三类:①药物治疗;②外科手术治疗;③介入治疗。由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加上微创手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开展,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Stenting)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并且具有很好的预后效果。这种介入手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适应症范围广、再狭窄率低和可重复施行的优势。

我院介入科已成功开展脑血管狭窄球囊成型术、支架植入术。

病例1

患者,男,64岁,以“左侧肢体无力4小时”入院,经头颅MRA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主管医生李振灵联系我科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经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手术风险大,神内一科程会钦主任与我科独建库主任做了周密的术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决定为其行大脑中动脉狭窄段球囊扩张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痊愈出院。

NO.1

病例2

患者,男性,60岁,2年来经常出现四肢无力伴枕后不适,逐渐加重来院,入院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颈内动脉近段重度狭窄,左、右椎动脉近段均重度狭窄,经神内一科程会钦主任及程景娥主治医师讨论决定行介入治疗,经过术前充分准备,我科独建库主任主刀为患者植入三枚支架,解除了左侧颈内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狭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再次脑梗死风险明显降低。术后多次回访,未再出现肢体无力及头部不适症状,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病例3

患者,男,61岁,“头晕伴右手麻木15天”入院,诊断:脑梗塞,主管医师杨言利联系我科会诊后给予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需行支架植入术,不然随时有再发脑梗塞的风险。经与神内二科赵文卿主任讨论后,在我科行经皮腔内保护伞置入+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很快恢复,痊愈出院。

病例4

患者,男,56岁,多次因“右侧肢体无力、头晕、嗜睡”入院治疗,神内一科程景娥医生为其安排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示:左椎动脉近段重度狭窄,在我科行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好,随访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科普小知识

脑血管支架手术的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一定要按时按量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并且密切
  

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门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四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四肢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肾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下肢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大支架隔绝术等。

非血管系统的介入治疗:食道狭窄球囊扩张术;食管狭窄或食管—气管瘘支架置入;胆道梗阻引流管置入及支架置入;气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等。

往期精选

医院召开*史学习教育动员会

医院(河科大一附院仁大分院)3月29日—4月4日门诊专家、医生坐诊信息表

丨河南医院血液科专家阮林海医院坐诊!

丨带你了解慢性传染病——肺结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5/8 16:47:00

今天给大家分享下胎儿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发育异常的病例

先来看看正常22周和28周大脑Willis环的超声图像

下图是Willis环变异的图像

正常的Willis环结构不清晰,左侧后交通、后动脉显示不清晰

左侧后交通不清、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也显示不清晰

大脑中动脉流速减低阻力也降低

胎儿核磁显示颅内结构未见异常,孕妇就留下了这个胎儿后期观察也未见颅内结构异常,最后生下来各项评分正常,后期没有继续追访。

Willis环是由英国解剖学家ThomasWillis提出来的,他认为Willis环在预防脑卒中及瘫痪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发表了文章。Willis环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系统在鞍上池垂体柄视交叉和漏斗周围形成的吻合,有助于大脑两侧血液供应的平衡。正常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两侧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以及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

下面是正常的Willis环示意图

Willis环是最常见的脑动脉瘤发生部位,也存在好多发育变异。

Willis环的结构变异率较高,但评估方法的不同导致结构变异率报道不一。目前仍以DSA为金标准。Willis环的变异包括其组成血管的缺如以及直径的变化,血管直径<1mm定义为发育不良。既往研究显示,仅有27%~45.2%的个体具有完整的Willis环。一项包括例患者的尸检研究表明,Willis环结构变异率高达54.8%,其中前循环变异率为23.4%,后循环变异率为31.4%;前循环变异以多支重复为主,后循环变异则主要为发育不良。相对于西方国家人群,中国人群的Willis环结构变异率较高,且后循环变异率远远高于前循环。Li等对中国名健康成年人进行的一项CTA研究显示,Willis环的结构变异率为73%,其中前循环变异率为21%,后循环变异率为69%。

Willis前循环分为5种类型,即标准均衡型、双ACoA、ACoA缺如、A1发育不良及缺如。最常见的Willis环前循环类型是标准均衡型。

Willis后循环则主要分为10种类型,即成熟型(PCoA直径<P1直径)、过渡型(PCoA直径=P1直径)、单侧及双侧胚胎型PCA(fetal-typeposteriorcircle,FTP)、完全FTP双侧PCoA缺如及发育不良、单侧PCoA缺如及发育不良,另外还有一种是PCoA与PCA不相通,同时供应PCA交通后段。最常见的Willis后循环类型是成熟型和双侧PCoA缺如。本例就是后交通动脉缺如

Willis后循环的结构变异分型—A:成热型;B:过渡型;C:单侧FTP;D:双侧FTP;E:双侧PCoA缺如;F:双侧PCoA发育不良;G:单侧PCoA缺如;H:单侧PCoA发育不良;I:完全FTP:J:Willis后循环新型变异。

Willis环变异的病因

对于Willis环变异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些研究显示Willis环变异是遗传因素所致。根据对颅内动脉瘤家族进行的家庭研究显示,与其他Willis环变异相比,后交通动脉的变异具有遗传性,但而有研究显示其他因素,如母亲先兆子痫,可能会改变脑血管变异的发展;如早产可能会影响Willis环变异的形成。但一项纳入对成年双胞胎健康人群的研究显示Willis环变异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无关。因此,Willis环变异的病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例患儿家族史未知,也未进一步追踪;本例是在22周系统筛查时发现,孕妇未发现有不良妊娠史及有其它疾病,最后也是足月分娩。

Willis环变异与疾病

1、Willis环变异与卒中:大脑侧支循环分为初级侧支循环、次级侧支循环和三级侧支循环。而作为初级侧支循环的Willis环是主要的侧支循环。已有研究显示,Willis环变异与脑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时,Willis环不完整会使脑梗死风险增高1/6;如合并对侧颈内动脉闭塞,则脑梗死风险增高3倍以上。

2、Willis环变异与颅内动脉瘤:动脉瘤是发生于Willis环的一种常见病变,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已有文献显示Willis环变异和脑动脉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据报道,在颅内动脉的囊状动脉瘤患者中,Willis环变异的发生率很高。Willis环结构畸形,如前循环的不对称性,通过产生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局部改变,可能为动脉瘤的发展提供力学基础。另有研究显示Willis环变异通常与动脉瘤破裂有关,因此Willis环变异的存在是患者选择预防性动脉瘤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3、Willis环变异与白质脑病:白质脑病是指脑室周围白质区域或半卵圆中心弥漫性或对称性点状或者片状改变,在MRI上主要表现为在脑室旁或深部白质的T序列上等信号或偏低信号,FLAIR和T序列高信号的病灶。有研究显示Willis环变异与白质脑病相关,相对于具有完整Willis环的患者,存在Willis环变异的患者中白质脑病的比例更高。

4、Willis环变异与高血压:有研究探索了高血压与Willis环变异的关系,结果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以及Willis环后循环不全在高血压患者中比例更高,由此推测Willis环变异可能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揭示。

人群中Willis环结构变异很常见,所以在胎儿系统筛查中别忘了看一眼大脑Willis环,检查时最好把血流量程调在10cm/s左右,把彩色增益开到有外溢时再往回调到外溢消失,这样能很好的显示Willis环。由于在有些疾病鉴别时要求显示视交叉、视神经及视束,而视交叉、视神经及视束在Willis环内;同时在胎儿多普勒超声检查中也要求要测量大脑中动脉流速、搏动指数等值,所以常规超声筛查时显示大脑Willis环还是有必要的。

上两张图是视交叉、视神经和视束的解剖示意图

以后有时间跟大家聊聊视交叉的超声检查

少见病例:子宫箝闭

脐带绕颈超声能干啥?

感染or机能不全

maqiangpkuih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血医院介入科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