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科院理化所孕妇门事件,将主动脉夹层这一例疾病推送至大众面前。
事情从中科院理化所的一封公函开始,引发了热烈讨论。据传,杨冰离世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医生到场救治,不过,也有说法指出是因为医院建议,酿成悲剧。
双方各执一词,似乎杨女士死亡原因一时难以确定。
经过检验,医院声明,死者系因主动脉夹层破裂猝死。据医院介绍,杨女士今年34岁,有十余年的既往高血压病史、胆囊结石等,作为高龄孕妇,并有多次流产史。
之后,杨冰丈夫、中科院理化所与北医三院之间的矛盾升级更是让事件愈演愈烈。这看似是一起热门的医疗事件,却也反映出很多人对于健康医疗的不了解与不在意。
首先,作为高龄孕妇,有流产史,并且兼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孕前检查与遗传咨询便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有自然流产尤其是患习惯性流产的女性,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前次流产后、下次妊娠前,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找出病因,针对治疗,为下次孕育出健康宝贝做好准备。
从目前门诊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孕前检查的门诊量只有孕期门诊量的十分之一,这恰恰说明了人们对孕前检查的忽视。
上医治未病,通过孕前检查,能够明确一些容易忽略的生殖疾病。
孕前检查主要内容有:染色体检查(有两次自然流产以上)、B超子宫附件、男方生殖系统检查及基因分析等。
遗传咨询也是能够进行家族遗传病发生风险的交流评估过程,能够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相关疾病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咨询者提供合适的措施和可能的选择。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主动脉夹层这种疾病。
人体的正常血管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组成。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血流的强力冲击而局部撕裂,致使血液从断裂层流入主动脉壁,使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形成真假两腔的现象,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疾病的逐渐发展,假腔逐步扩大,使真腔血流量降低,致使其供血区域及脏器缺血。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
马凡综合症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妊娠
……
疾病分类:
DBaky分类方法:
DbakyI: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腹主动脉
DbakyII:升主动脉夹层
DbakyIIIA:夹层累及范围为降主动脉未及腹主动脉
DbakyIIIB:层累及范围为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
Stanford分类方法:
StanfordA:相当于DBakyⅠ型和Ⅱ型
StanfordB:相当于DBakyⅢ型
临床表现:
突发的、胸背部剧烈、撕裂状疼痛,是主动脉夹层的常见临床症状,亦可能出现心衰、昏厥等情况。在夹层穿透气管和食管时可出现咯血和呕血,压迫气管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夹层外膜破裂,可致使血液进入心包、腹腔、胸腔等,引起更为严重的症状。
检测及治疗:
一旦有上述症状,应立即进行检测确诊,可通过动脉造影、CTA、MRA、UCG、血管内超声等手段进行检查。
主动脉夹层是遗传性主动脉疾病中的一种,须通过手术置换损伤部位动脉而避免发生致命性动脉破裂或进行介入性治疗。也要严格遵医嘱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其中包括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的孕妇。
通常可采用基因组合(gnpanl)检测的方法,通过检测MFS、LDS、vEDS、FTAAD等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相关的基因。可以在患者症状未完全表现之前,做出明确诊断,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和预防性治疗,避免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对患者高危家属进行早期筛查,指导患者进行生殖选择,通过早期孕检或移植前胚胎诊断等方法,避免将疾病传给下一代。
医院已经开展了针对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的基因检测项目,推荐临床诊断或疑似MFS的患者、排除继发因素的主动脉瘤患者以及有不明原因猝死家庭成员的人群通过检测,及时确诊、早日治疗。
主动脉夹层常表现为突发的、持续性加重疾病,不恰当和不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引起死亡,因此,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