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终止妊娠后行主动脉造影术,术中诊断降“主动脉夹层(StandfordB)”,术中予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
手术后患者转入ICU,转入时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T:36.1℃,P:65次/分,R:20次/分,BP:/mmHg,SpO2:78%,查体:麻醉未醒,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律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腹带包扎,无渗血渗液,双下肢足背动脉可触及。入急诊至手术结束10小时尿量50ml。入室时辅助检查:动脉血pH7.27;钾离子6mmol/L,钠离子mmol/L,钙离子1.11mmol/L,氯离子mmol/L,葡萄糖8.1mmol/L,标准碱剩余-10.5mmol/L,实际碱剩余-9.7mmol/L,标准碳酸氢盐16.8mmol/L,实际碳酸氢盐16.3mmol/L。此时,转入ICU时诊断为:主动脉夹层(StandfordB);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高钾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目前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为:高血压,高钾血症,呼吸衰竭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不全少尿。高血压急症合并主动脉夹层应如何处理?对于高血压急症的患者,需要兼顾治疗原发病、急性期血压管理以及生命体征和靶器官功能监测。而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来讲,应在短时间内尽快降低左室射血速度(dp/dt)和降低收缩压,赢得治疗(手术或介入)时机并预防主动脉夹层破裂及其他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性降压需要从急诊疑诊主动脉夹层开始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主动脉疾病治疗指南,《ACCF/AHA/AATS/ACR/ASA/SCA/SCAI/SIR/STS/SVM主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提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血压管理是最重要的基本治疗,为防止夹层瘤扩展破裂,无论是否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都应当立即对血压进行控制。控制目标为心率<60次/分,血压<-mmHg。在药物选择中指南认为理想的控制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静脉注射药物需要有以下特征:维持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无或很少药物间作用,尤其是与麻醉剂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相互作用应更小、很少或不引起心衰和慢阻肺、起效快,药物消除快、低血压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方便等等。临床常用的静脉降压药物包括艾司洛尔、拉贝洛尔、尼卡地平、地尔硫卓、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和乌拉地尔等。然而其中地尔硫卓负性肌力和负性节律作用明显,硝普钠虽然起效快但不能静推(会导致反射性心率增快),且其代谢产物蓄积会有氰化物中*风险。硝酸甘油可能导致头痛、不可用于颅内压高和青光眼患者。另外,由于硝酸甘油对动脉扩张弱,JNC8未推荐用于其他高血压急症,仅推荐用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尼卡地平作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不仅具有其他CCB共有的特点,还具备其特有的降压快且平稳、血管选择性强、选择扩张动脉血管等作用受到了ESC/ESH高血压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的一致推荐。后来,这个病人是这样处理的总结指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治疗指导:优先控制心率:60-70次/min;紧急、快速控制性降压:静脉降压药,收缩压目标-mmHg,并在15~20min达标;尼卡地平为优选药物之一;联合应用镇静、镇痛剂;用药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为宜,无创血压监测至少每5min重复一次。患者入ICU后患者仍存在缺氧,插管痛疼刺激以及重度子痫前期三个造成高血压的原因。随后完善超声检查:超声下未发现下肢静脉及心肌收缩异常、血容量无异常。基于此,患者接受了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检测、床旁超声实施心功能检测以及尿流率检测,以机械通气纠正缺氧、镇静镇痛减少应激、硫酸镁解痉、利尿纠酸降血钾、预防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和深静脉栓塞治疗。高血压治疗方面,患者按以下方案处理。图:患者血压管理策略在ICU治疗2天后,患者脱机拔管并停止静脉降压开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4天后患者转回普通病房,并在转回普通病房后的第3天出院。精彩的病例到这里就结束了,相信大家也一定获益匪浅。在互动环节三位专家就血压控制目标和药物选择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TIME互动时间问题: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压控制目标?
术后目标可能并不如术前严格,需要个体化苑志勇青医院*岛院区ICU副主任医师若术者对自己的手术足够自信,那么术后血压则应当将干预的重点放在维持靶器官灌注上。也就是说,降压目标可以稍微宽松一些:如将收缩压控制在mmHg以下。另外,我们还可以参考患者肾血流量水平来决定降压幅度是否合理。收缩压<mmHg,心率维持在60bpm左右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对于我们急诊科医生来讲,主动脉夹层是表现为胸痛三种疾病中预后最差最凶险的疾病。当我们遇到这一类病人,治疗的当务之急就是积极控制血压。对于术后血压控制,应尽量将收缩压控制在<mmHg,心率控制在60bpm左右。问题:降压药物如何选择?艾司洛尔+尼卡地平,二者联合有协同保护作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主动脉夹层患者降压需要兼顾快速和平稳,在降压的同时还需要保证靶器官的灌注,对于术前患者更是如此。年ESC指南将艾司洛尔和尼卡地平作为术前降压治疗的一线推荐,艾司洛尔在控制心率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在降压方面稍逊一筹。因此当患者单用艾司洛尔无法满意达标时需要联合尼卡地平用药。其实不仅限于主动脉夹层,尼卡地平在处理高血压急症合并脑卒中或肺水肿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不仅降压快速且持久,其特殊的靶器官灌注保护作用也受到了临床实践的检验。参考文献:
HiratzkaLF,etal.CatheterCardiovascInterv.;76(2):E43-8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