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患者*阿姨因为突发腹痛到外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其下腹部有一个跟足球差不多大小的巨型肿物——腹主动脉瘤。
当天傍晚,*阿姨被紧急转到桂医院治疗。到达时*阿姨已经神志模糊、血红蛋白下降至80g/L,接近需要紧急输血的边缘,接诊的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孙玉桂副教授凭借着多年临床经验,判断患者出现破裂大出血的前兆,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马上进行手术。仔细阅片后,孙玉桂发现患者左髂总动脉瘤的瘤体破口较大,无法一次手术完成封堵切除,遂冷静而果敢地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治疗方案:第一步,急诊手术堵住动脉瘤破口,相当于把“炸弹”的倒计时关闭;第二步,完整拆除动脉瘤这个“炸弹”。SURGERY紧急手术成功“拆弹”当晚,孙玉桂带领手术团队为*阿姨进行了动脉瘤腔内隔绝+股动脉转流手术。手术结束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2点,但是“炸弹”仍在,险情尚未结束,为了尽快进行“炸弹拆除”,孙玉桂副需要再度化身为“拆弹专家”。
短时间内进行计划内的二次手术,这对医生、对病人甚至对家属都是一场严峻考验:麻醉风险、手术风险、病人身体耐受情况、术后恢复等都是不可预知的风险。在跟家属进行交流并取得充分信任后,孙玉桂组织了科内讨论小组。手术在做了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展开。尽管巨大动脉瘤已经将正常的血管、器官挤压,手术难度极高,但孙玉桂手术团队还是凭借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手法成功将这颗危险的“炸弹”从患者肚子里摘了出来,并且没有损伤任何正常器官。术后CT影像
NURSING精心护理顺利出院手术前*阿姨就患有腔隙性脑梗,再加上术中超过ml的出血量以及术中刺激,这对花甲之年的*阿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患者脑部CT影像术后*阿姨一直昏睡不醒,孙玉桂每日都亲自到床边观察病情、制定恢复计划,同时护士长卢珊带领优秀护理团队精心护理,每日翻身预防褥疮血栓、不定期拍背排痰预防感染等积极护理措施。
整8天后,*阿姨逐渐苏醒了过来,没有留下任何脑梗后遗症及并发症,术后复查显示腹主动脉血供非常理想,随着*阿姨的健康顺利出院,一场惊心动魄《拆弹专家》完美落下帷幕。
ANEURYSM动脉瘤小知识1、动脉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是指正常的动脉体积增大,局部球形的膨胀时,形似瘤样,称之为动脉瘤。
2、动脉瘤的病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先天性,一方面是后天性。其中后天性多见,发病年龄是在40到60岁这个年龄段,往往因为高血压控制不佳、动脉粥样硬化、感染等等一些因素导致动脉瘤的发生。
3、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如果突发剧烈的疼痛(如胸痛、腹痛等),伴随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甚至神志精神变差等失血性休克表现,注意可能出现动脉瘤破裂征兆,医院就医。
SURGERY专家介绍孙玉桂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每周三上午门诊)
桂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桂林市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曾在北京国家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学习14个月,在广西医科大学胸外微创中心学习6个月。在各种心胸血管外科杂志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参加并主导的科研《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获得桂林科技三等奖。
文图:陈家文
编辑:陈国津
校对:欧科彤
审核:蒋萍萍周愉
主编:支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