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摘要
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高达2%-7%。也就是说,在我们身边,每一百个人中,就有2-7个人患有颅内动脉瘤。
“女子KTV高歌一首《青藏高原》,险些丧命”“六旬大妈清晨锻炼,突然头痛晕倒”“辅导孩子做作业,妈妈气进监护室,差点送命”……在这一个个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神秘杀手”——颅内动脉瘤。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被医生形容为长在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究竟是种什么病。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简而言之,颅内动脉瘤就是脑动脉异常扩张造成的动脉壁囊性膨出。它不是肿瘤,更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癌”。动脉瘤一旦形成,不会自行消失,而是在血压的冲击下会逐渐扩大,直至破裂。打个比方,这就像汽车轮胎一样,一旦哪里出现缺陷,在长期行驶过程中就会不断鼓出,最终导致爆炸。临床上,动脉瘤的最后结局就是破裂出血。
从破裂率上来看,颅内动脉瘤的年破裂率为1%-2%。它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情绪紧张、劳累、熬夜、血压忽然升高、分娩、大小便用力、高强度运动等都是动脉瘤破裂的诱发因素。动脉瘤一旦破裂,首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40%。如未得到及时救治,短期内二次或三次出血,死亡率将由60%-80%增至%。即便是成功抢救,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将遗留终身残疾。
因此,颅内动脉瘤也是神经科的第一大急症、重症,且由于动脉瘤生长和破裂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其形容为长在大脑内的“不定时炸弹”。
动脉瘤离我们有多远?
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高达2%-7%。也就是说,在我们身边,每一百个人中,就有2-7个人患有颅内动脉瘤。粗略估计,我国约有4千万名颅内动脉瘤携带者。而在这些携带者中,平均每18分钟,就有一枚动脉瘤破裂出血。可以说,动脉瘤,就在你我身边。
动脉瘤是可以被主动发现的,但是,普通的体检或者是一般的抽血化验是检查不出来的,而是要通过脑血管CTA、MRA和DSA等血管成像技术来发现。
CTA和MRA作为无创性检查,是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如果头颅CTA或MRA有疑问,再考虑行全脑DSA术,以确定诊断。三维脑血管造影(3D-DSA)是脑血管病精准诊断的金标准,但DSA一般不用于体检,而用于最后的确诊和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脑动脉瘤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见,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生。通常以下人群患动脉瘤的风险更高:
1.有家族遗传史颅内动脉瘤具有遗传倾向,部分为家族性动脉瘤,尤其是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家属更易发生动脉瘤;
2.有慢性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患颅内动脉瘤的风险会更高;
3.有不良生活习惯诸如吸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的人,其中吸烟的风险已经得到明确证实;
4.合并其它颅脑疾患如存在脑肿瘤、脑外伤或颅脑感染病史的人群
我们建议,人到中年特别是40岁以后,每3-5年做一次头颈CTA或MRA。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瘤患病率会逐年增加,所以,首次筛查未发现动脉瘤不代表此后都不会患病。
动脉瘤如何预防?
现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破裂均有一定关系,但仍有诸多发病因素有待深入研究。所以,多数动脉瘤的发生的确难以预防,而动脉瘤是否会破裂更是难以预测。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针对一些已知的因素来进行预防。
由于很多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发生于秋冬、冬春等季节之交,这也提示高危人群(有家族史、有高血压、老年人等)更要注重保暖,避免强烈的冷热刺激等。此外,由于高血压更容易导致动脉瘤破裂,因此要尽量避免飙高音、情绪激动、便秘时用力排便等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此外,戒烟、限酒对于预防动脉瘤的发生及破裂也有一定作用。
更多文章推荐
1.这种肉吃一口就会老10岁,毁肠胃易生病!
2.吃姜不去皮,吃错害自己!5招教你正确吃姜
3.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看完惊呆了!怕了吧
4.晚上睡觉到底要不要关WiFi?这些你要知道
5.感冒、胃痛、头疼不用吃药,只需一吹风机
6.温哥华女孩每天吃煮熟的苹果
30天后竟然
7.把它蒸熟,只吃一口,孩子咳嗽,不再发!
8.防三高,少吃肉?错了,这样反而老得快!
9.拍拍拍这个部位,比吃药更安全,快又好!
10.每天清晨坚持30秒,防病健骨百病走!
广告
广告
目前000+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