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分别使用微创介入栓塞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为一名64岁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一名出生仅40天的自发性颅内出血婴儿拆除了颅内“炸弹”,充分展现了我院“大专科、小综合”的实力、神经外科疾病的急诊救治能力和多学科MDT团队协作能力。
眼睑下垂警惕“脑动脉瘤”作怪10月7日凌晨,家住柳东新区的64岁韦阿姨因左眼突然失明并伴有轻微头痛,被家人紧急送到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经检查,医生发现韦阿姨的左眼眼睑下垂,不能自己睁开;左瞳孔放大,眼球偏外,且不能正常转动。根据既往经验,我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神经外科专家徐育智立刻意识到,这是动眼神经麻痹的典型症状。
动眼神经属于脑神经的一种,负责睁眼和眼球活动。若动眼神经受损,就会出现韦阿姨目前的症状。颅内脑动脉瘤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重要原因,占所有原因的20~30%,虽然比例不是最高,却最凶险。
颅内动脉瘤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肿瘤,它只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膨出,因一般形态像气球一样的突出,样子有点像肿瘤,所以称之为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如同脑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爆炸”,致死率极高。
经头部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了韦阿姨颅内脑动脉瘤的存在。动脉瘤如果在短期内急剧增大,就会有破裂出血的风险。鉴于韦阿姨伴有头痛症状,已有脑出血情况,手术治疗刻不容缓。
▲造影显示,形态不规则的脑动脉瘤
“要切掉脑袋里的瘤,是不是得在脑袋上开个洞?”韦阿姨害怕极了。
我院神经外科专家徐育智向她和家人解释道:“过去,颅内动脉瘤一般都要行开颅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在仅需要在大腿股动脉处切一个2~3毫米的切口,就可以把手术做完了。”
徐育智所说的手术,就是微创介入栓塞术。这种治疗方法能避免因开颅带来的神经和脑组织的创伤,手术成功率高,风险及并发症相对开颅手术低,病人恢复快。
韦阿姨的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位置较深,周围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脑额叶、脑颞叶、脑干等重要器官。为此,医院组织神经外科、介入诊疗室、麻醉科等科室专家多次会诊,商讨手术方案。
10月8日,神经外科专家徐育智、介入诊疗室副主任韦树长与麻醉科默契配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顺利地完成了动脉瘤的栓塞。术后复查造影,显示患者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通畅,动脉瘤闭塞完全,“炸弹”顺利拆除。
▲术后,脑动脉瘤完全医院成功开颅施救9月29日,出生仅40天的患儿轩轩因呕吐、精神差、抽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我院急诊医学科救治。急查头部CT,结果提示轩轩脑部右侧硬膜下血肿、脑肿胀、颅压高。医护人员一路绿灯将患儿送进重症医学科抢救。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森雄说,患儿一到便马上给其用上了脱水药物,以减轻患儿因脑水肿导致的颅内压力急剧增高。患儿颅内血肿、脑水肿如同一个“炸弹”,若不尽快解除,将有可能导致脑组织严重受损,进而引发严重脑损伤,即使存活也可能出现严重后遗症;还有可能诱发脑疝的发生,随时面临心跳骤停等生命危险!
生命的救援刻不容缓。当天,医院紧急组织了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决定为患儿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然而,这场手术并不简单。
神经外科专家徐育智介绍:“大脑作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一直被视为‘生命的禁区’。颅脑手术属于高难度的手术,在术中不容许出现一点点失误。孩子出生才40多天,更是为手术加大了难度。此外,对于麻醉剂量的精准掌控和患儿术中生命体征的维护,对我院麻醉手术团队也是很大的考验。”
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次日下午患儿被送入手术室。术中,手术团队有条不紊的进行血肿清除、止血;麻醉科医生全程守护,为孩子的生命体征保驾护航。最终仅用时1个半小时,就顺利完成“拆弹”手术。
目前患儿意识清醒,肢体活动等各方面恢复良好,10月13日转入外科进行下一步治疗。文:唐思思图:何贇、*媛、韦树长审核:徐育智、韦树长、张森雄编辑:唐思思责任编辑:周薇医院信息
两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