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EHJ子刊探讨CCT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
TUhjnbcbe - 2022/4/12 23:42:00
健心知著

医院刘健教授团队为您推荐冠心病介入技术进展方面的最新研究,点评研究结果,诠释临床意义。让我们快速了解冠心病介入领域学术进展。

本期作者:医院刘健杨霖健孙宇彤健心荐语

目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将CCTA列为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AD)患者的一线检查。

研究表明,CCTA具有诊断和提示预后的价值,但目前有关CCTA长期预后价值的研究仅随访至5年,尚需探究CCTA在提示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方面更长期的预后价值。

文章简介

本研究是一项大型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证实CCTA在长期随访期间是否会有更大的提示预后价值。

本文发表于EuropanHartJournal-CardiovascularImaging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了至年间入选渥太华心脏CT注册项目的患者。

排除标准包括:心肌梗死(MI)、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脏移植等既往史。

研究者采集了患者完整的病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患者行CCTA检查后,采用冠状动脉17节段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分析数据包括:总斑块分数(即计算存在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冠脉节段的数量,最大分数=17),冠状动脉管腔及直径狭窄百分比,包括正常、轻度(<50%)、中度(50%~69%)、重度(≥70%)等。

根据CCTA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正常、非阻塞性CAD、阻塞性CAD。

其中,非阻塞性CAD的患者根据总斑块分数分为<5分及≥5分两组;阻塞性CAD患者则进一步分为:

模型1:

(1)高风险组(左主干狭窄≥50%,或3支血管病变≥70%,或包括左前降支近端的2支血管病变≥70%);

(2)非高风险组。

模型2:

(1)1支血管病变≥50%;

(2)2支血管病变≥50%;

(3)3支血管病变≥50%。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

次要研究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MI。

研究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纳入名患者作为研究人群(平均年龄=57.1±11.1岁,52.9%为男性),大多数患者有胸痛(61.3%)或呼吸困难(27.6%)等症状。

表1患者基线数据

MAE的平均随访时间为7.0±2.6年,MACE的平均随访时间为5.3±2.4年。

随访期间,共发生了例MAE,例MACE。

发生MAE及MACE的患者多为阻塞性CAD,并且MACE还与非阻塞性CAD及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相关。

表2患者CCTA检查结果及终点事件随访结果

在CCTA检查时未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其MAE和MACE的年发生率都较低(0.45%、0.19%)。

此外,MAE和MACE发生率的增加与总斑块分数及CA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高风险组CAD患者MAE和MACE的年发生率分别为3.52%、2.58%。

表3患者CAD的严重程度与不良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

研究者进一步对非阻塞性CAD的患者进行分析,总斑块分数越高的患者其MAE、MACE发生率相对更高。

对于非阻塞性CAD中既往未接受过他汀治疗的患者而言,总斑块分数>5分的患者MAE年发生率>0.75%,MACE年发生率为0.86%,约为总斑块分数<5分的患者MACE年发生率的2倍。

表4根据总斑块分数及他汀治疗分组的非阻塞性CAD患者的MAE及MACE发生率

通过风险调整后的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及Kaplan-Mir生存曲线,研究者证实了:相比于单纯的临床指标,加入CCTA对于评估CAD严重程度具有独立且递增的价值。

当加入CCTA测量的CAD严重程度这一指标进行模型构建后,相比于单纯采用临床指标,关于MAE及MACE的一致性指数都显著更高。

图1临床变量、症状特征及CCTA相关指标对MACE的递增预测价值

结论

相比于单纯应用临床指标,CCTA具有独立且递增的预后价值。

CCTA未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示预后良好。在非阻塞性CAD的患者中,斑块负荷越大其预后更差;除此之外,总斑块分数≥5分的人群可能从他汀治疗中获益。

点评

相较于既往研究采用全因死亡等“硬指标”为终点,且随访时间较短的评估CCTA预后价值的临床试验来说,该研究不仅纳入了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更加特异的结局指标,还进行了更长时间的随访。

该研究更好地证明了CCTA对于CAD患者的独立预后作用。

但是,该研究作为一项单中心研究,且存在失访,使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此外,该研究没有纳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以及CAD报告和数据系统(RADS)分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理解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

目前,能对冠状动脉功能学进行评估的冠心病无创检查(FFRCT)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EHJ子刊探讨CCT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