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轻/中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比,颈动脉网(CaW)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以血流停滞为主,这表明CaW可能会更易诱发局部血栓形成、脱落而导致脑卒中。
——摘自文章章节
背景和目的
CaW是颈内动脉球部突向管腔的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架状纤维化结构,人群患病率约为1-7%。尽管仅产生轻度管腔狭窄,但CaW与高达37%的隐源性缺血性卒中相关,特别是在没有传统危险因素和无明显管腔内狭窄的年轻患者中。相比相同狭窄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CaW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可能会更高。该研究为验证CaW会产生与具有相似管腔狭窄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拟采取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评估了41例发生缺血性卒中后接受ICA血管造影术的成年患者的47条颈动脉的DSA图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半峰全宽(FWHM)和时间-密度曲线下面积(AUC)作为血流停滞增加的代表性指标,借助TDC分析计算出ICA球部到达远端颈动脉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的感兴趣区域(ROI),相对于同侧远端颈总动脉的标准化ROI(例如相对FWHM(rFWHM)。使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Logistic回归用于预测每个血流动力学参数的CaW与轻/中度动脉粥样硬化,并根据狭窄程度进行调整。研究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0±13岁,其中22名(53.7%)女性。评估了17个CaW、2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个轻/中度、7个重度)和8个正常颈动脉。相对总AUC(p0.)、洗脱时的相对AUC(p=0.)和相对FWHM(p=0.)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用于预测CaW与轻/中度动脉粥样硬化的Logistic回归显示,总rAUC具有最高的预测值(pAUC=0.96,95%CI0.90-1.00),其次是rFWHM(0.87,95%CI0.74-1.00)和rAUCWO(0.74,95%CI(0.57-0.91)。图1.感兴趣区域(ROI):具有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A)和颈动脉网(B)的患者的代表性侧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病变远端有颜色编码的红色ROI,并放置了第二个蓝色ROI在远端颈总动脉分叉处计算归一化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了正常的颈动脉分叉(C)和ROI以进行比较。
图2.基于时间-密度曲线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自感兴趣的颜色编码区域的颈动脉网患者的代表性时间-密度曲线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的表示,包括(A)最大斜率和半峰全宽;(B)曲线下面积和最大强度时间(TMax)。
图3.不同患者组的Kruskal-Wallis测试具有显著差异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布。使用Holm校正从成对比较中获得的调整p值,用于CaW患者和其他组之间的多重比较。与轻/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和正常颈动脉组相比,CaW显示出更高的总rAUC和rFWHM。
表1.患者和血管特征。
表2.血流动力学参数:汇总统计。
研究结论
尽管具有相似程度的管腔狭窄,但与轻/中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相比,CaW更易产生血流动力学紊乱。血液动力学参数的这些差异表明,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比,CaWs的解剖形状和位置会影响血流的改变,导致血流停滞。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阐明血流障碍与CaW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风险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风险分层和临床管理。一点评述
该研究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分析方法来对比相似管腔狭窄程度下颈动脉网CaW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相比轻/中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W更易引发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脱落,进而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该研究结论为临床进一步完善临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降低此类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审稿及组稿:医院血管外科高翔医师编译:医院血管外科袁涛医师编辑:血管资讯Oliver血管资讯学术资讯专区
网址:xgzx.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