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团队成功救治一例高龄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该患者为74岁老年男性患者,有脑梗塞病史,一直口服药物控制,近一个月以来症状有所加重,头晕伴四肢无力,左上肢麻木僵硬发胀,左眼视物不清,脖颈僵直,给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老人说:“还迷糊,走路走不动。我家院里种的几颗樱桃树也管理不了,修剪不了,浇不了水。我还想送孙子上学可是动弹不了,栽栽楞楞的,肯定是不行,家人也不放心。”
医院就诊时被告知病情比较严重,去北京看看吧。经过多方打听和查阅相关资料后,家人了解到中国医科大学医院的金永健主任团队在这方面比较有专长,便慕名前往北京就诊。老人到院后,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金永健对患者病情详细问诊,充分了解病情,为老人安排了相关检查,进行科学严谨的诊断评估。
金永健主任接诊
患者的主管医生唐玺和博士表示,经过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双侧椎动脉都有重度的狭窄,狭窄率达到90%以上,在规范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建议实施双侧椎动脉微创介入支架成形术。“患者年龄较大,手术难度比较高,风险较高,术中和围手术期管理中需要精细严格的操作,比如术前的血压血糖调节,术中的麻醉管理,导管支架的精准走行释放,术后的严密监护等等,并且局麻下术中可以跟患者实时交流。目前来看术后病人的恢复是比较理想的。”唐玺和说。
唐玺和医生阅片诊断
术后两天,老人的各种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头晕症状消失,肢体力量恢复,上肢麻木僵硬症状改善,左眼视力提高,脖颈僵直症状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老人说:“诶,我这回下地不一样了,也不迷糊了,腿也有劲了,那可舒服了,基本上就跟我原来一样了。这胳膊也不那么僵了,这活动就好多了。我这眼睛视力也有改善,头脑也清醒了,我这脖颈也不酸疼了,之前几个明显的症状改善了,挺理想的。”他老伴也替他感到高兴:“确实挺好,他一感觉症状缓解了就相当开心,高兴,兴奋了有点,哈哈哈!”说着,老两口一起笑了起来。
术前术后影像对比
金永健表示,这位老年患者幸亏来得及时,他双侧椎动脉都重度狭窄,一旦闭塞了,就很难通开了。总体来讲,老爷子通过支架成形手术治疗成功解决了问题。同时,金永健希望老人出院后继续保持开朗的性格,保持良好的心态,安享晚年。
术后金永健主任带队查房
经过这次成功的治疗后,老人家对以后的生活充满的希望:“我栽种的樱桃树,回去要好好管理,让家人吃上摘自己家的樱桃,这个理想我能实现;还有一个理想,我要亲自送小孙子上学,手术做完之后这个理想也应该能实现。”
患者与金主任握手并表示感谢
老人及家属对金永健团队的精心治疗和周到服务感到十分满意。患者老伴说:“他们不但技术高超,而且服务态度特别好,让我们感到很亲切。”患者也说:“一个是特别感谢,第二个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为老百姓做好事,让老百姓减少痛苦!”
姓名:金永健
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医院
职务:神经外三科(脑血管病神经外科)
职称:主任医师
学历:留日医学博士
出诊时间:星期二
专家简介:神经外科专家,留日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烟雾病的联合血管搭桥手术,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手术,偏头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脑血管狭窄、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动脉瘤的神经介入及微创手术等。曾成功为国内低龄(1岁)的烟雾病患儿实施联合血管搭桥手术,成功完成高龄(90岁)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年获得北京卫生系统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获得北京首发基金项目1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1项,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1项。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德技双馨”人民好医生年度人物。任日本神经外科关西地区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分会会员、北京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培训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微创神经外科专业学组常委等。多次受到北京卫视、河南卫视、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科技文摘报、《追梦中国》杂志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姓名:唐玺和
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医院
科室:神经外三科(脑血管病神经外科)
学历:医学博士,博士后
专家简介: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主要工作及研究方向为缺血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手术及开颅手术治疗,擅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梗塞,烟雾病,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中德国际合作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神经外三科)
身心护佑健康同行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