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MRA脑动脉瘤3D打印模型
病因确定了,下一步治疗方案又让张学君主任犯了难。13个月的幼儿脑动脉瘤发病率相当低,且成功治疗并有后续随访的病例更是少之又少。如果选择开颅手术,术中骨瓣的处理、血容量的维持没有临床可参考数据;如果选择介入手术,手术材料如何选择、术中是否应用支架辅助、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如何选择?同时,还要面临麻醉风险和术后康复问题。经医生及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及慎重考虑后,医院,相信张学君主任,同意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并愿意承担相应风险。与此同时,张学君主任利用患儿脑动脉瘤3D打印模型反复推演手术过程,就围手术期准备,术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术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均作出了细致的规划,并且于术前,再次邀请小儿内科、麻醉科、输血科、医务科、ICU、小儿外科等相关科室参加院级多学科会诊,针对患儿制定了更加具体的个性化方案。手术当天,麻醉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排出了最为强大的阵容,同时,ICU团队在手术开始前就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在多学科的鼎力相助下,张学君主任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顺利完成了患儿脑动脉瘤的夹闭手术,并且还纳了患儿的自体颅骨。在ICU团队的努力下,患儿术后平稳拔管,并安全转入神经外一科。目前该患儿已可自主进食,且四肢逐渐恢复自主运动,已出院继续后续的康复治疗。张学君主任常说:“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自我超越;没有夯实的基础,站到哪里都觉得脚软;作为医生要默默无闻,但是面对疾病的挑战要勇于担当。”更多精彩